这个唐朝宰相太清廉,皇帝竟劝他受点贿

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并不是真心喜欢,只是虚荣心作祟罢了,像叶公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甚至有些皇帝就是如此,唐德宗统治时期,爱好与名士交往,尤其喜欢宰相陆贽,不过这种喜欢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与高雅贤才交往的虚荣心 。
陆贽先祖是三国东吴赫赫有名的陆逊,原本是东南一代名门望族,然而时过境迁,唐朝时早已经家道中落,陆贽的父亲仅是一名小小的县令,何况在陆贽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留下陆贽与母亲相依为命,即便生活艰苦,母亲也没有落下对陆贽的抚养,教导他读书写字,加上陆贽学习勤苦,很快就成了当地有名的文士 。
【这个唐朝宰相太清廉,皇帝竟劝他受点贿】大历六年,仅十八岁的陆贽考中进士,随后被授予华州郑县县令,不过官没做多久就被免职回乡,被贬回乡的陆贽没有迷失自我,经常访问当地名士,机缘巧合下结识寿州刺史张缢,两人一见如故,接连交谈数日,张缢认为陆贽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与之结成忘年交,分别之日,张缢慷慨赠送百万金钱,说道:“这是给太夫人的礼物”,作为一个后生,能得到张缢的赏识已经让陆贽十分高兴了,不敢再接受馈赠,不过陆贽并没有直言拒绝,仅仅收了一串茶叶,也算没有浪费张缢的好意 。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陆贽文学造诣极高,尤其擅长些判词,很快就被渭南县聘请为主簿,后来又任监察御史,陆贽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安史之乱动摇了大唐百年基业,风波影响下朝中急缺人才,陆贽高洁雅士的作风被唐德宗看中,继位以后急忙派人请陆贽到朝中任职
陆贽感念皇帝知遇之恩,因此处处为皇帝着想,陆贽心直口快,一心为了朝廷,对于皇帝的过失直言批判,唐德宗刚刚继位,锐气未脱,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过对于陆贽提出的各种要求,都虚心接受,为了加强对全国控制,唐德宗命令使者巡视天下,陆贽上奏,使者巡视,一要体察风俗民情,二要考察官吏政绩,三要选拔合适人才,四要精简官员,五要核实地方财政,对此唐德宗通通接受,一路提拔陆贽 。
唐德宗上位之后面临一个烂摊子,各地节度使闹得正欢,建中四年,泾原军发动兵变,攻取长安,拥立朱泚为帝,唐德宗为了躲避灾祸,带领大臣仓皇出逃,先是跑到奉天,结果又遇到李怀光叛乱,唐德宗只能再次逃往汉中,陆贽一直跟随在身边 。
自从担任翰林院学士以后,陆贽主要负责起草诏书,深受德宗器重,朝中大小事务都皇帝都要与陆贽商量而定,在那段兵荒马乱的艰苦岁月中,朝中虽然没有宰相,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陆贽起到的作用,世人皆称其为“内相”,只要陆贽在身边,德宗就会觉得心安 。
当时战乱不止,因为道路险恶难以行走,一度与陆贽失散,德宗等了一夜都没等来陆贽,十分担忧以至大哭不止,下令凡是能找到陆贽下落的人赏赐千金,过了许久以后才找到陆贽的消息 。
从这可见,皇帝有多信任和依赖他,不过无论是逃难还是返回长安,陆贽都没有成为堂堂正正的宰相,许多不如他的人纷纷封侯拜相,陆贽却依旧是翰林学士,究其原因是陆贽经常直言进谏,时常违背德宗旨意,因此虽然得到皇帝恩宠,却没有出任宰相 。
返回京城以后,陆贽母亲仍然居于江东,德宗曾派人接陆贽母亲到京城修养,然而事情没成,陆贽母亲就去世了,按照当时习俗,陆贽返回故乡,守孝三年,三年中不断有人前来拜访,对于各方送来的礼物,陆贽一概不收,德宗十分关注陆贽动向,外人都以为陆贽守丧期满后就会拜相,结果守丧期满,陆贽还是原来的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