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此之大呢?

关陇集团是北魏六镇中武川镇的余烬在进入关中之后 , 与地方豪族名义结合之后构成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 。
谈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由于陈寅恪先生著作已经成为“文艺青年”的必读书目之一 , 关陇集团与北周、隋、唐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一个常识性的话题 。
不过实话说 , 陈寅恪先生的论述对于大部分非历史专业的读者而言 , 并不“亲民” , 而他所生活的年代 , 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之间又有太多的隔膜 , 所以 , 他理解的“关陇集团”概念和今人的普遍理解略有不同 。
陈先生笔下的“关陇集团”、“关陇贵族” , 其实是一个“研究性概念” , 而非“党团”或是“阶级”的概念 。
今人所受的基础教育影响至大 , 哪怕成年后主动抛弃了这一套话语格式 , 仍旧在观察问题的工具视角中不自觉地进行比附和平移 。
比如“党” , 某些“朝代粉”所热衷的“东林党”、“阉党” , 虽有“党”之名 , 实际上并非真正有组织、有纪律的近代党团 , 但很多人的理解中 , 恰恰无法分别两者的区隔 。
再比如“集团” , 如“文官集团”、“军功贵族集团”、“勋贵集团” , 则会不自觉地与“阶级”比附 , 认为其具有相同的利益取向 , 进而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发声主体 , 甚至是政治实体 。
【为什么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此之大呢?】当然 , 还有另外的问题表现形式 , 比如“群体”拟人化的比喻等等 , 这些其实都在阻碍对“关陇集团”概念的正确理解 。
事实上 , 关陇集团 , 严格来讲 , 只在西魏时代是一个“集团” , 之后的“关系” , 是研究辅助的一种溯源 , 而非现实的真正“集团” 。
在北周、隋、唐三朝 , 是关陇集团中的一部分家族轮流坐庄 , 注意 , 是“一部分” , 所以 , 在集团内部就存在一个因不同时代距离权力核心的亲疏远近而导致的身份沉浮 。
这里的“题眼” , 不是身份 , 而是“权力核心” 。
北周以宇文氏代拓跋元魏 , 杨坚又以皇帝岳丈的身份受禅建隋 , 李渊则以皇帝表兄的身份举旗造反 , 完成隋唐易代 。
这个过程中 , “权力核心”家族一直在变化 , 而围绕他们的家族的身份和地位也在升降之中 , 在顶级贵族的遭遇上 , 李密就是一个显著例子 , 他的曾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 用今天的话讲 , 根本就是北周建国的合伙人 , 祖父是北周国公 , 父亲就是隋朝的郡公了 , 到他这代 , 连内府三卫的实际上 , 他的家族的经历 , 就是三朝间无法保持最核心权力圈层身份的典范案例 。
而杨坚家族 , 其父杨忠在西魏仍只是八柱国之下的十二大将军之一 , 北周建立后更一路直上 , 受封随国公 , 也就是说 , 并非西魏时代的创业合伙人 , 却是北周创业公司的核心高管 , 待到杨坚袭爵后 , 北周武帝宇文邕更令太子纳杨坚之女为太子妃 , 之后 , 杨坚一步步成长为北周外戚权臣 。
其实 , 像李渊家族一样 , 通过联姻关系 , 三朝不倒翁 , 一直保持在最核心的权力圈子内 , 在“关陇贵族”中也并非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