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相管仲: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被低估的人( 八 )


后人读到此处,不仅不怪李广之破敌不力,反而盛赏李广之逃险有勇有智 。殊不知,这些正表现了李广仅有匹夫之勇,实无挥师千万、攻城破敌的将才 。打个比方,某造纸厂因平时疏于管理,发生火灾,厂里领导积极组织救火,尽量地减少损失 。而舆论也大力宣传该厂领导组织救火,尽力减少损失的“英雄”事迹 。反而无人追究这种火灾本是平时疏于管理造成的,本是可以避免的 。本来是他的失职,反倒成全他的英雄之名了 。李广上郡救中贵人事、雁门被擒佯死逃生事,均类乎此 。读者沉于司马迁的同情感慨笔意中,而忘却了主人公实实在在的面貌,千百年来的叹李赞李之作大概亦系因于此了 。
二、李广亦非怀才不遇
综观李广一生,不能说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他也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且李广曾有与卫青等人各领万骑,独任一面,受到武帝信重,充分展示将才的重大机会 。可是李广却被打得大败,而且被生擒,只是凭一时之急智,才得逃回 。“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 。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 。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 。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匈奴生得广,广道亡归 。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 。”(《汉书匈奴传》)后来,“元朔六年(前123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军出定襄,击匈奴 。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可见李广的机会实在不少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 。这三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李广自言“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可谓久经沙场之老将 。而且李广亲历了汉匈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三大战役,但实在是建功不多,值得称道的重大军事成就几乎没有 。最后还因违反军纪,延误战机,而落得“引刀自刭”的悲惨结局 。
司马迁叙写李广声威,“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实际上,司马迁的这种褒扬,完全是一种虚美之词耳 。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发起了汉匈战争中有名的河西之战 。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 。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 。接着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9000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 。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 。为了防止东北方向的匈奴左贤王部乘机进攻,他又让张骞、李广等人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的行动 。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远出敌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胜利 。是役,霍去病共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奴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 。汉廷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实边戍守生产 。河西之战,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歼灭性打击,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打通了汉通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