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相管仲: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被低估的人( 五 )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其实也是二道贩子,第一手的资料只能来自《梁书》、《魏书》这类正史,但因为同一件事在两部史书里面的记载可能截然相反,这给司马光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所以他们只能一些地方采纳《魏书》等北朝史书的说法,一些地方转而采纳《梁书》等南朝史书的说法,如果不详加考辨,难免会产生一些谬误 。
当然,我们也不应当这样就全部抹杀陈庆之的能力,至少,《资治通鉴》采纳《梁书》的说法,说陈庆之这一路走来,“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皆克”,这个战绩是可信的(因为他面前是一路敞开的,自然“所向皆克”),《魏书-元颢传》上也说他护送着元颢“以数千之众,转战辄克,据有都邑……”
总而言之,从陈庆之所打的各次战役来看,他完全可以被称为名将,但也仅仅是武将中的佼佼者而已,而绝不是那种能以7000人战胜50万人的神话人物 。
七、[袁崇焕]
袁崇焕顶着“明末长城”头衔而迷雾重重
“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钱穆《国史大纲》序
袁崇焕翻案与否,本对中华历史进程无关大碍 。但纠清袁一案,足以见国人的部分历史观 。
1630年,崇祯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等罪名于三年八月碟(刑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 。“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 。顷间肉已沽清 。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 。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
1772年,清乾隆帝着手为袁崇焕翻案,认定是大忠臣;佘姓义士为袁守墓370多年;梁启超则写了《袁督师传》,给了袁崇焕非常高的评价,同时认为明朝皇帝杀害袁崇焕,所以才会亡国 。
袁崇焕是明末被北京民众生啖其肉的“汉奸”?还是清廷包装推出的“大英雄”?
恐怕都不是,综合分析,袁确“刚正、孤迂、清廉和忠耿”,但同样“性格暴躁,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好为大言,剑走偏锋,一优秀但不够杰出 。
一、宁远之战
“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 。” ——《清太祖实录》
“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 。议战守,自崇焕始 。”——《明史袁崇焕传》
努尔哈赤之死是不是袁崇焕的主要功绩?
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论证,努尔哈赤绝不是被袁崇焕宁远之战的大炮轰伤了,也不是此战败退后郁郁而终 。《阅化堂笔记》记载,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选披甲”,四月,他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 。之后确实到温泉疗养过,后去世 。但请注意到,努尔哈赤这年68岁,在久经战乱的年代,这个年纪不小啦,何况这个强盗头子是个《三国演义》迷,经常兵行险招、餐风露宿的,就是没个风湿、椎间盘突出的,大限也该到了 。
二、宁锦大捷
明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亲率后金兵围锦州,攻宁远(今辽宁兴城) 。袁崇焕等率众固守,城得保全 。是月十一日,后金兵直抵锦州,四面合围 。巡抚袁崇焕以宁远兵不可动,选精骑四千,令尤世禄、祖大寿统率,绕出后金军后,别遣水师东出相牵制,世禄、大寿等将行,后金兵已抵宁远城下 。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战,列营濠内,用大炮轰击后金军 。而世禄、大寿等大战城外,士卒多死,仍力战不退 。后金遂解宁远围,增兵攻锦州,士卒损伤无数,然锦州终不可破 。六月五日,后金撤军,时称宁锦大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