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相管仲: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被低估的人( 六 )


三、与后金议和
公正来讲,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倒不能说他通敌 。虽然袁崇焕的和议战略上完全正确,而且崇祯皇帝起初也同意,但这种与皇太极关于和议的私下书信往来,让崇祯皇帝产生了怀疑 。彼时明朝政经凋敝,主昏臣庸,辽东耗费大量军饷,而官吏又大肆贪污盘剥,苛捐杂税压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议和可以暂时缓和朝政局势,毕竟有金元之败走,当时即便皇太极也没信心就能吃下偌大个明朝;而上上下下都认为辽东只是个芥藓之疾,休养几年,明朝会壮大得更多 。但明朝有鉴于宋朝“澶渊之盟”的苦果,立朝之时就立下了绝不与鞑 子议和的国策,甚至遭逢“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都被蒙古掳了去,也绝不议和;而且议和也会严重打击当时还与明朝交好的蒙古诸部和朝鲜 。
四、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是明朝边境的地方军阀,他率部在皮岛(今椴岛)至长山列岛之间流动抗击后金,同时联络山东登州一线明军协同作战,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一度遏制了后金军的西进和南下 。尽管如此,袁崇焕认为毛文龙的部队独处海岛,朝廷很难节制,袁崇焕认为毛文龙的部下官员也有贪污、冒认军饷的行径 。由于毛文龙不听调遣,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以谈饷阅兵为名,将毛文龙诱骗至旅顺双岛的一处古庙中,将其拘捕,历数其“冒饷饰功”、“不受节制”等12条罪状,当众以尚方剑将其斩杀 。毛文龙被杀后,后金军队所受牵制大大减少,崇祯皇帝听到毛文龙被杀的消息“意殊骇,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 。俄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 。但他对袁崇焕“优旨褒答”,仅仅是在毛文龙被杀的既成事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
五、五年平辽
崇祯皇帝起初对袁崇焕是非常信任的 。4月他即位后,7月他就召见袁崇焕,咨询平定辽东的方略:“你不远万里应召来京,忠心耿耿,义勇可佳 。希望你把平定辽东的方略,详详细细地禀奏上来 。”袁崇焕回答道:“平定辽东的方略已经全部写进了奏章 。臣受到陛下的宠爱,感激涕零,我请求能够得到皇上恩准,我受命在外的时候,可以根据辽东情况斟酌处理平辽大事 。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准,臣冒昧地认为,我用五年时间就能够全部恢复辽东疆域 。”崇祯皇帝非常满意袁崇焕的答复,对袁崇焕许诺说:“如果你能够恢复辽东故土,我不会吝惜封侯的奖赏,你对朕尽心尽力,你的子孙也会因此受到奖赏!”袁崇焕出关时领有480万辽饷,其中米180万石,另发内帑120万、铠甲40万具,红夷大炮10门,其他弓箭军械无数 。到任后,他立即加强防守,准备收复失地,安抚流亡平民 。同时裁汰军队,试图练出一支精兵,并将蓟州精锐部队充实到辽东防线 。
袁崇焕的死,在我看来是他自己造成的 。而促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的性格,另一方面是权力 。性格方面前面已经说了,杀毛文龙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权力对他的腐蚀我们从他杀毛文龙和放任皇太极就能看出来 。在他看来崇祯是完全信任他的,这就意味着他做任何的事情都是对的 。这种膨胀当然是要不得的,但是没办法,他意识不到 。
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 。可是和优秀还是差了很多,他比不了他的老师孙承宗,比不了之前的于谦,王守仁,甚至比戚继光都低 。所以说袁崇焕没有满清吹捧的那么厉害,就算袁崇焕不被杀也救不了大明 。
六、[李广]
李广顶着“飞将军”名头的常败之将 。
《史记李将军列传》描述了号称飞将军李广的坎坷一生 。文中洋溢着作者寄予的一种独特的深深的同情与感慨 。作者对李广一生在贵戚的排挤压抑中度过深为感愤,对他“引刀自刭”的悲惨结局寄予的深厚同情一直左右着读者之心 。于是后人写道:“李将军的保卫祖国边疆的功绩、超凡绝伦的勇敢,以及敌人闻之丧胆的声威也通过作者的笔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