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没有王莽篡汉西域会脱离汉朝统治吗?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外戚专政:从汉惠帝时吕后专权开始,到昭宣二朝霍光独揽大权,再到皇后王政君历元、成、哀、平四朝而呼风唤雨 。外戚的地位可谓蒸蒸日上,而王政君所在的王氏家族更是独步朝野,王政君皇后的侄子王莽便利用外戚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
起初,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随后又升为射声校尉 。初入官场就顺风顺水的他更是依靠各类收买人心的手段,和姑姑王太后的权势升至大司马、大将军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并不断将其他外戚斩尽杀绝,从而取得了位极人臣的地位 。
公元5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便趁机摄政,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帝,取得实际大权的王莽并不满足,他的野心很快就按耐不住了,终于在3年后篡位,改国号为“新” 。
王莽和他糟糕的新政
篡位后的王莽一改旧制,大行新政,其中就有外交这一非常重要的政策改变 。
与之前对周边民族政权拉拢、合作的战略不同,王莽当政后,本着“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极端思想,对于周边的民族都抱着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认为这些国家的君主称王“违于古典,谬于一统” 。因而王莽派遣五威将十二人,携其命令,将这些国王的称号统统改为侯 。如果说王莽仅仅只做了这样一件自欺欺人的事倒也没什么,但接下来他的行为就彻底把汉朝建立的国际秩序搅乱了 。
【假设历史没有王莽篡汉西域会脱离汉朝统治吗?】王莽先是不断挑衅匈奴,导致本来归于寂静的北部边塞重燃战火,又大举征伐不服从他傲慢政策的西南诸夷;他还对西域诸国采取高压政策,将与汉官发生矛盾而逃亡匈奴的车师后王姑句和婼羌王唐兜,当着西域诸国王的面斩杀;其后又不顾车师国民的感情和汉使对于西域小国的巨大压力,将因为害怕无法满足汉使物资需要,而想要逃亡匈奴的车师国王须置离斩杀 。
网络配图
这些高压的行为,果不其然导致须置离之兄狐兰支率2000部众投降匈奴,又因为匈奴与新朝已经交恶,所以匈奴没有再次交出这些降人,而是在狐兰支的带领下成功侵入车师国 。
由于匈奴入侵之势迅猛,西域戍己校尉麾下陈良等四位将领为保自己的性命而杀害戍己校尉刀护投降匈奴 。新朝在西域的统治正式开始土崩瓦解 。
3年后,匈奴新单于继位,想要和新朝交好便交出了陈良等叛徒,但因为自己派往新朝作为人质的儿子死亡,于是双方再次交恶 。匈奴复入寇,西域都护但钦因而被迅速倒向匈奴的焉耆国击杀 。
此后新朝派遣新任都护和戍己校尉出兵西域,但收效甚微,至公元23年,中原对西域的统治宣告中断 。
西域的断绝全是王莽的责任吗?
从上文所述的历史发展来看,似乎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王莽篡汉以后,糟糕的对外政策导致了新朝花费大量兵力对付周边的敌人,从而无力经略西域;非但如此,傲慢而不理智的诸多作为,还更加促使西域的背叛,导致西域最后与中原断绝 。继而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出没有王莽篡汉,汉朝就不会丢失西域 。
事实果真如此吗?
诚然,西域断绝与王莽的新政脱不了干系,但是也并非完全由王莽一人导致 。
网络配图

外敌入侵西域并不是第一次,公元前45年,匈奴的郅支单于就联合康居国攻向西域,先是攻破了大国乌孙,又征服了许多西域国家;公元90年,贵霜国副王谢率7万大军入侵西域 。
面对这些危急的入侵,公元前36年任西域副校尉的陈汤成功的组织了当地屯兵和西域诸国部队将郅支单于击败并斩杀;公元90年的西域都护班超亦是如此,面对贵霜的攻势,班超临危不惧,以西域支持汉朝的各国援军和坚固的城市为依托,成功将贵霜军击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