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的悲喜人生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隋称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战争结束后,隋文帝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经济 。至隋炀帝即位时,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从而创造出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也为以后唐朝的繁盛奠定基础 。
“开皇之治”得益于隋文帝手下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 。在隋朝的众多名臣之中,有一位不得不单独介绍一下,他就是高颎(jiǒng) 。唐太宗李世民曾赞叹:“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 。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文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一十馀载,天下赖以康宁 。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 。”能让隋朝遗老一直念念不忘,李世民能有如此高的评价,高颎究竟是有着怎么样的人生传奇呢?
高颎字昭玄,也叫高敏,541年出生,是渤海蓚(今河北省衡水一带)人 。高颎的父亲高宾曾在北齐为官,后来投奔到北周 。当时北周的大司马独孤信(三个皇帝的老丈人,之前曾专门写过他)将高宾引为自己的幕僚,并赐姓独孤 。独孤信被杀后,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伽罗此时已经嫁于杨坚,因高宾是自己父亲的故吏,所以经常往来高家 。这也为高颎以后的仕途开辟了一条道路 。
再说高颎,他少年就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而且“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高颎幼年时家里有一棵大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家乡的老人们都说“此家当出贵人 。” 558年17岁的高颎被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北周武帝年间,又先后担任内史上士、下大夫等职,以平齐之功被封为开府 。
杨坚掌握朝政后,意图夺取皇位,素闻高颎精明强干、熟习军事、多计谋,且高家是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的熟人,便想延揽他加入自己的集团,便派遣派邗国公杨惠传达自己的意思 。高颎明白杨坚的意思后,十分高兴:“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此后杨坚渐渐疏远了生活奢侈的郑译等人,将高颎视为心腹 。
580年尉迟迥起兵反叛,派遣自己的儿子尉迟惇率步骑兵八万,进驻武陟 。杨坚派韦孝宽进军讨伐,不料官军到河阳后,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 。杨坚见诸将没有统一指挥,就想派崔仲方前去监军,可是崔仲方却以父亲在山东推辞 。高颎见众人都没有上前线的意思,便主动请缨 。到达前线后高颎屡出奇谋,最终将叛乱平定 。
大军回京后,杨坚设内宴招待高颎,席间杨坚竟撤下御帐赏给他 。581年杨坚即位后,高颎被任命为宰相,封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能比,以至于杨坚每次都称呼他为独孤,而不直呼其名而不名也 。但高颎非常明白形势,“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杨坚为成人之美,同意解除高颎的宰相职务,但没过几天,杨坚说:“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便恢复了他宰相的职务,还加封他为左卫大将军 。
高颎主持朝政后,组织参与制定各项国家典章制度,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严刑酷法,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582年高颎担任新都大监,负责隋朝新都大兴城的建设,“制度多出于颎”,将长安建设为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唐朝众多政治经济制度都来源于隋朝,如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调制,州县制,所谓的“唐循隋制” 。而这些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建立起来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
582年高颎奉命节度诸军,讨伐陈国 。此时陈国的皇帝陈顼病死,朝臣纷纷提议趁机出兵 。但高颎认为隋朝刚刚建立,准备不足,且突厥在北方虎视眈眈,便提出“礼不伐丧”,奏请班师,最终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