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的悲喜人生( 二 )


此时杨坚志在一统天下,便向高颎询问伐陈策略 。高颎提出了一个“狼来了”的建议,根据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南方粮食收割的早,北方较晚,在他们收割的季节,我们征集少量军队,扬言入侵 。他们一定会屯兵守御,从而耽误收割 。他们把人马聚集起来了,我们解甲不动,经过几次,他们就会习以为常,不再相信 。我们趁机渡江,便可一举成功 。同时江南潮湿土薄,没有地窖,我们要经常派人去烧毁他们的仓库,这样“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由是陈人益敝”,588年正式下诏伐陈,任命杨广为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类似于总参谋长),“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589年陈被灭,杨广想将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纳为己有,高颎不允,“武王灭殷,戮妲己 。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 。”还命人将张丽华斩首,搞的杨广非常不爽,从此怀恨在心 。
大军回到长安后,高颎被封为上柱国、齐国公,隋文帝慰劳道说:“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 。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 。”高颎依然提出辞职,隋文帝又特意下诏勉励,“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 。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 。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 。”
此后将军庞晃、卢贲,先后在隋文帝面前揭高颎的短,隋文帝大怒,将俩人贬到外地,并对高颎说:“独孤公(高颎曾被赐姓独孤)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 590年尚书都事姜晔、楚州参军李君才上奏说水旱不调,是因为高颎的缘故,应该贬谪,结果被贬谪的是他们自己 。
不久高颎的夫人贺拔氏病重,隋文帝派人问候,“中使顾问,络绎不绝” 。后来隋文帝亲临高颎府邸,“赐钱百万,绢万匹” 。高颎为人谦和,从不争功,平陈后贺若弼、韩擒虎曾为争功拔剑相向 。一次隋文帝召见高颎、贺若弼谈起平陈之事,高颎言道:“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 。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隋文帝大笑,时人对高颎的谦让非常赞佩 。不久后隋文帝让高颎的儿子高表仁迎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对高家的赏赐不可胜计 。
599年突厥内犯,隋文帝命高颎、杨素、燕荣兵分三路进击突厥 。高颎率领大军大破突厥,乘胜追击700里,期间曾派人请求援兵,因此又有大臣提出高颎打算谋反 。隋文帝没说什么,就在此时,高颎率军破敌而还,但高颎的人生也逐渐开始转折 。
600年隋文帝在独孤皇后的怂恿下,打算废掉太子杨勇,便征询高颎的意见 。高颎长跪在地上,言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隋文帝默然,而独孤皇后知道高颎是不会同意的,私下里打算除掉他 。本来高颎能成为杨坚的心腹,与独孤皇后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而此时独孤皇后对高颎却越来越不满 。
为何独孤皇后对高颎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这和独孤皇后的性格有关,她不仅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践行者,还是个捍卫者 。当初高颎夫人病死后,独孤皇后曾建议隋文帝做媒,给他在张罗一门婚事,不料高颎却说自己年纪大了,每天只是斋居读佛经而已,至于再娶就算了 。结果不久后高颎的爱妾却生了一个男孩,这让独孤皇后非常不满,一方面她瞧不起娶妾的男子,另一方面这高颎明显不给她面子 。
于是独孤皇后便在隋文帝面前说高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这种人不能再相信了,隋文帝觉得在理,便开始疏远高颎 。不久后隋文帝商讨征伐高句丽,高颎持反对意见,但反对无效,高颎任行军长史,辅佐汉王杨谅出征,大军因遭遇大雨疾病,最终撤回 。独孤皇后又开始搬弄是非,同时汉王杨谅也帮腔,跟父皇母后哭诉“儿幸免高颎所杀”,实际上只是因为杨谅自以为是,瞎指挥,高颎没有采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