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吴国第三位皇帝孙休简介:东吴景帝孙休生平

吴太宗景皇帝孙休(235-264),字子烈,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大帝孙权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 。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 。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遂除孙綝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 。孙休好文 。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其妻为朱皇后 。
早年经历
孙休十三岁时,从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学习 。
公元252年(太和二年)正月,被封为琅王牙王,居住虎林 。公元252年(太和二年)四月,孙权去世,孙休弟弟孙亮继承皇位,诸葛恪主掌朝政,不愿让诸王居住在长江边沿征战之地,将孙休迁往丹杨郡 。太守李衡多次借故侵扰孙休,孙休上奏书请求迁往他郡,于是下诏迁至会稽,居住几年,梦见自己乘龙上天,回头看不到龙尾,醒后颇为奇怪 。
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孙亮被废,二十七日,孙綝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请孙休 。孙休听到消息,起始有所疑虑,孙楷、董朝一起陈述孙綝等之所以奉迎孙休的原因,留住一天两夜,于是出发 。十月十七日,抵达曲阿,有老翁拦住孙休叩头说:“事情拖久了就会发生变化,天下人都殷殷期望着您,希望陛下迅速前行 。”孙休认为老者说的对,当天就赶到布塞亭 。武卫将军孙恩代行丞相事务,率领百官用皇帝的御车在永昌亭迎驾孙休,修筑宫室,用武帐围成便殿,设置御座 。十八日,孙休到达,望见便殿就停了下来,让孙楷先见孙恩 。孙楷回返,孙休才乘辇前行,百官再拜称臣 。孙休登升便殿,谦逊而不走上御座,只停息在东厢 。户曹尚书前趋到阶下宣颂奏文,丞相捧上玉玺、符契 。孙休再三谦让,群臣三请 。孙休说:“将相诸侯共同推戴寡人,寡人岂敢不承受玺、符 。”百官按等级秩序给孙休导引车驾,孙休乘上帝辇,百官陪侍,孙綝率领士卒千人在近郊迎接,在路旁下拜,孙休下车回拜 。当天就登上正殿,大赦全国,更改年号 。
登基
公元258年(永安元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孙休下诏说:“褒扬有德之士,赏赐有功之臣,此为古今通行大义 。现用大将军孙綝为丞相、荆州牧,增加食邑五个县 。武卫将军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 。威远将军孙据为右将军,封县侯 。偏将军孙干为杂号将军,封亭侯 。长水校尉张布勤劳辅导,以张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董朝亲自迎驾,封为乡侯 。”又下诏说:“丹杨太守李衡,因为过去与我有怨,自己绑缚到有关衙门 。古人射钩斩袂不记前仇,在谁手下为谁效力,故此送李衡回到原郡,不要让他自我心存疑惧 。”二十八日,封孙鰑为乌程侯,孙鰑弟弟孙德为钱塘侯,孙谦为永安侯 。十一月三日,大风反复吹刮,迷雾连日不散 。孙綝一家五侯都掌领禁卫军,权力震慑人主,他有所陈述表请,孙休只得恭敬对待,不敢有违,于是孙綝更加骄横放肆 。孙休担心孙綝心底有不良的变化,多次加予赏赐 。五日,孙休下诏说:“大将军忠诚发自内心,首建大计来安定国家,朝廷内外文武百官,一致赞同他的建议,一同有功劳 。从前霍光定计,百官同心,也未超过今天的情形 。及时按照前些天与大将军商议定下的参加告庙仪式的人员名单,依照旧例应该加进爵位者,都要尽快办理 。”七日,又下诏说:“大将军执掌朝廷内外诸多军务,事情头绪繁多,现加授卫将军御史大夫孙恩为侍中,与大将军分担省察各种事务 。”二十一日,又下诏说:“各低级政府官员家庭中有五人的,其中三人在为国家作事,父兄在都城,子弟供职郡县官吏,既交纳了规定的税粮,军队出征又要跟着去,以至于家中无人经营家计,朕对这种情况甚为怜悯 。那些家有五人,其中有三人为国家作事的,听任该家的父兄决定留下哪一个,让他留下一人在家,免除他家应交的粮米,军队出征时不必跟着去 。”又说:“各位将领官吏凡在永昌亭迎驾陪侍的都官升一级 。”不久,孙休听说孙綝有叛逆阴谋,就暗地与张布共同策划 。十二月八日举行腊祭,百官朝贺,公卿上殿,下诏武士绑缚孙綝,当日即处死了他 。九日,下诏说因为左将军讨伐奸臣,故加授张布为中军督,封张布的弟弟张惇为都亭侯,授给亲兵三百,张惇的弟弟张恂被任命为校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