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交际能力 。
坦白的说,这一点是刘邦的强项 。
说这一点是刘邦的强项,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沛县吃得开,在一个小地方吃得开,当然不错,但是远远算不上牛,他最强的地方,在于他能屈能伸,既能把樊哙这样的粗人收拾得服服贴贴,打骂由他,也能在张良、郦食其这样有身份的人面前低头,更能自降身份,和比他年轻近一辈的项羽做兄弟,当然这也并不妨碍到时候对兄弟下黑手 。做得大爷,也装得孙子,是刘邦的一大特点,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成功的人士都具备这一优良品质 。而且大部分是先装孙子,孙子装好了,才有机会做大爷 。一开始就做大爷的,往往最后要做孙子,甚至连孙子都不得做 。
正因为刘邦能屈能伸,所以在他的身边,不仅有曹参、萧何这样的吏,有樊哙这样的武夫,渐渐的也有了郦食其这样的狂徒,张良这样的智者 。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一点,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张良、韩信、陈平之流,都是后来才到刘邦手下,而且这还要归功于项羽 。况且这一招也不是无往而不利的,刘邦有人缘不假,但离人心所向还远得很,先是雍齿看不上他,带着丰邑投降了周巿,害得刘邦的家人全成了俘虏,后又有王陵,就是不投靠老乡刘邦,直到后来刘邦出关与项羽开打,而项羽显然又不是个可以投靠人好主公,才不得不选一个人投靠,将就着选了刘邦 。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张良和刘邦的关系 。
很多人都以为张良一开始就投靠了刘邦,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张良最开始遇到刘季是去见景驹的时候,刘季百余骑,张良有少年百十人,两人一谈,结果刘季看中张良了,就让他当了厩将 。史书上说:“良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从不去 。”我一直怀疑这里面究竟有多少两厢情愿的事,以张良当时的心态来看,他似乎不太可能愿意投靠在刘邦手下,因为他要复兴韩国,一直到韩成死,他一直在努力复兴韩国 。这个时候,他因为刘季能听懂他讲的兵法,就会投靠刘季这个自己老窝都刚刚被人端了的落魄汉?(当时雍齿以丰降周市,刘邦去见景驹,是想求兵夺丰的,其惨状可想而知 。)既然投了刘邦,那为什么后来又要离开他?
我怀疑这可能是刘邦主动的,甚至带有耍横的成份,张良不过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再加上后来确实成了刘邦的臣子,当初的不情愿也只能写成主动投靠了 。而后来在颖川,张良引兵从刘邦也许是事实,但可能不是投靠,而是寻求帮助,因为韩王成也在其中,张良的身份是韩司徒,张良总不会带着韩王去投奔刘邦吧,要知道刘邦不过是楚怀王帐下的一个大将而已 。但是刘邦既然再次遇到了张良,自然再次把他带走,“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 。”项羽分封诸王之后,张良再次离开刘邦,以韩司徒的名分留在韩地 。后来韩成被杀,张良没有了希望,也就间行归汉了 。
如果项羽不杀韩成,张良会到刘邦身边去吗?也许最后还会的,但是至少没有这么快 。
项羽啊……
3,政治素养 。
政治是什么?说不清,但是能看清形势,分清敌我,并且脸够厚,心够黑,这基本是必备素质 。还有就是分清敌友,近期的,远期的,能暂时利用的,必须立刻打倒的,这些心里都要有数,才能团结该团结的,打倒要打倒的 。刘邦在这一方面显然不是强,而是超强 。他的主要对手项羽跟他比起来,单纯得象个孩子,也难怪,项羽当时还就真是个孩子,而且是一路顺风船长大的孩子,用现在的话说,他受过的挫折教育太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一败之后,就乌江自刎了 。换成刘邦,哪怕是把亭长给宰了,也要自己先过江去,然后卷土重来,再决胜负 。
- 鸭头是不是发物 鸭头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 著名思想家荀子简介:一个崇尚法治的儒家学者
- 最悲情的大唐功臣仆固怀恩:战功卓著却最终反叛
- 溥仪生母不堪凌辱吞鸦片自杀溥仪的母亲是谁?
- 曾巩不只是唐宋八大家:被人忽视的宋朝能臣
- 中兴大唐之李光弼:他建立的功勋并不比郭子仪小
- 中唐第一名将王忠嗣:他的死差点毁掉了整个唐朝
- 历史上隋炀帝PK唐太宗:两人的好色程度竟差不多
- 西梅是碱性水果吗 西梅是热性的还是凉性的
- 黄油的热量是多少 减肥期间可以吃黄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