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海上之盟前宋朝和女真的关系究竟怎样?( 三 )


公元1130年宋、金富平之战示意图
三、女真朝贡断绝后宋朝的念念不忘
从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女真与宋朝联系断绝,如马端临言:女真"自天圣后,役属契丹,不复入贡 。"原因在于契丹重新控制了女真 。此后,双方关系只限于个人行为和零星的信息,以及宋政府的战略设想 。
天圣九年(1031),登州报告:"女真国晏端等百八十四人内附 。"朝廷下诏将其"送濠州给田处之 。"与零星的女真人应募当兵相比,这是史籍记载的第一次成规模的女真移民,朝廷将其安置在土旷人稀的淮南濠州耕种定居 。
当时的国际情况是,契丹几乎统治了整个宋朝以北的广大地区 。富弼在给皇帝献上的《河北守御十二策》中指出:"今契丹自尽服诸蕃,如元昊、回鹘、高丽、女真、渤海、藯惹、铁勒、黑水靺鞨、室韦、达靼、歩奚等,弱者尽有其土,强者止纳其贡赋 。"曾公亮等撰《武经总要》中,在《边防·北番地》中附有"奚、渤海、女真":其了解的情况是:"今附契丹者为熟女真,置一十八州......居于东京三面,皆侨立州名,民籍每州千户,至百户余 。依山林不服从者,谓之生女真 。"在宋朝的国防战略中,女真位列其中 。因而,对于隔绝的女真,宋朝念念不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密切关注其向背和被契丹利用的情况 。庆历五年(1045),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欧阳修,向皇帝报告被契丹控制的女真有叛离行动:"又闻今春女真、渤海之类,所在离叛攻劫,近才稍定 。"第二年,宋仁宗对大臣说道:"新罗、高丽诸国,往年入贡,其舟船皆自登州海岸往还 。如闻女真、三韩已为契丹所并,傥出不意,则京东诸郡何以应敌?宜下登州访海外诸国道里远近,及究所以控御之策具奏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河东经略司上言:"契丹大点集,云防托汉界,至召女真、渤海首领,自来点集未尝如此 。"作为契丹的帮凶,女真的动静关系重大,其被调集,意味着辽军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宋朝须加强警备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二月,宋政府"以辽、女真相持,诏河北治边防 。"辽、女真相斗,宋朝也要加强边备,以虞不测 。这些资讯,渐渐向宋人传达了女真人顽强凶猛的概念,为后来与金兵交战时的恐金症埋下伏笔 。
二是积极争取重建联系以便利用 。庆历二年(1042),御史中丞贾昌朝上疏言:"宜度西戎诸国如沙州、唃厮啰、明珠、灭藏之族,近北如黑水女真、高丽、新罗等处,皆旧通中国,今为二敌隔绝,可募人往使,诱之来朝,如此,则二敌必憾于诸国矣 。敌憾则为备,备则势分,此中国之利也 。"这些外交战略设想固然很好,但并未能实现 。宋神宗元丰年间,朝廷多次作出努力,力图重建与女真的联系 。元丰初期,朝廷重新审定了礼乐仪制,其中包括《蕃国》71卷:"曰《大辽令式》,曰《高丽入贡仪》,曰《女真排办仪》,曰《诸蕃进贡令式》 。" 在外交礼仪上,将女真作为位于辽国、高丽之后的第三大邦交对象,足见重视程度 。朝廷有专门的外交机构,负责接待女真等政权事宜 。其时,女真有半个世纪没有来往开封,但在宋朝外交的礼堂上,宋政府一直是虚位以待的 。元丰四年(1081),管辖登州等地的京东转运判官吴居厚,向皇帝建议:"募惯习航海之人,因其商贩踏行海道之通塞远近,开谕女真人马之利,询求海北排岸司所在,其兴废之因,俟得其实,条画以闻 。"宋神宗随即批准 。希望招聘民间人士重新打开与女真交往的海上航道,建立联系 。第二年又下诏书,表达了这一愿望:"在先朝时,女真常至登州卖马 。后闻女真马行道径已属高丽隔绝,岁久不至 。今朝廷与高丽遣使往还,可降诏国王谕旨:女真如愿以马与中国为市,宜许假道 。"与高丽重建往来之后,宋政府认为具备了与女真联系的交通条件,要求高丽向女真转达宋朝希望其前来卖马的信息,并要求高丽允许女真通过其境内到达宋朝 。但是这属于一厢情愿,"后女真卒不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