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海上之盟前宋朝和女真的关系究竟怎样?( 二 )


契丹人引马图
女真与契丹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这年年初的雍熙北伐前,刑部尚书宋琪在上疏中说到:契丹"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翰兵,步骑万余人,并髠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 。复有近界鞑靼、尉厥里、室韦、女真、党项,亦被胁属,每部不过千余骑 。"根据宋朝掌握的情报,同为契丹属国的女真有千余人的骑兵供其驱使 。雍熙四年(987),女真首领遣国人阿郍来到登州向宋政府报告:"本国为契丹以书招诱,今遣使持书诣州 。"女真向宋朝通报了被迫归顺契丹的情况,并呈上契丹的招诱信 。显然,这是向宋朝表示诚信,宋政府只好"诏书嘉答之" 。
女真来朝的主要目的,是通报契丹严禁女真与宋朝交往,乃至投巨资建设沿海长达400里的封锁线,驻军9000人把守,女真要求宋朝发兵帮助其摧毁契丹的封锁 。但宋太宗刚刚经历了失败的雍熙北伐,不愿远程作战,不愿因尚未成气候的女真与强敌契丹再次交恶,权衡轻重,所以拒绝了出兵的请求,从而导致女真与宋朝断绝关系,归附高丽 。
从建隆二年(961)到淳化二年(991),双方交往了30年,主要纽带和成果是马匹交易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张齐贤在上书中指出:"西北未平,战马为急 。旧日女真卖马,岁不下万匹,今已为契丹所隔 。"每年或每次朝贡万余匹,规模相当大,成为宋政府战马的重要补充来源之一,女真因而成为宋政府重要的外交对象 。这一重要性,在断绝关系10年后、宋夏大开战端之际,才凸显出来 。
二、重建联系
宋政府再次与女真发生联系,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海难事件 。大中祥符二年三月,登州报告:"女真国人锡喇卜等遇风飘船至州" 。宋真宗"诏给其资粮,候风便遣还 。"这是宋政府对外国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暗含者希望重建关系的意图 。实际情况是,宋政府加强了对女真情报的搜集 。大中祥符三年五月,"契丹所部南北大王、皮室、乙室、频毕太师、奚,室韦、黑水女真等赋车二千乘,于幽州载戎器,将伐高丽(原按:女真不属契丹,此举又为高丽及女真所败,不知所调车乘何以及女真,岂别种耶?)" 。按语的疑问,实际上是正确的判断 。同年十一月,著名谋略家、知雄州李允则向朝廷报告了女真等北方各国的动态:"顷年契丹加兵女真 。女真众才万人,所居有灰城,以水沃之,凝为坚冰,不可上,距城三百里,焚其积聚,设伏于山林间以待之 。契丹既不能攻城,野无所取,遂引骑去,大为山林之兵掩袭杀戮 。今契丹趋辽阳伐高丽,且涉女真之境,女真虽小,契丹必不能胜也 。"接着"仍画图以献......及是契丹又大举来伐,(高丽国王)询与女真合兵拒之,契丹大败,帐族卒乘罕有还者,官属战没大半 。"根据他的情报,"女真众才万人",这是战士即青壮男子的数字,不是全民的数字 。从辽统和四年(986)枢密使耶律斜轸、林牙勤德等"上讨女直所获生口十余万、马二十余万及诸物"可知,女真人口远多与此数 。他判断"女真虽小,契丹必不能胜也"得到验证,女真与高丽联合抗击辽国取得大胜,女真实力显然是大大增强了 。
天禧年间,女真各部多次朝贡,关系密切,朝廷对女真的了解也更加详细 。
天禧元年(1017)十一月,女真首领梅询随着高丽使者来朝贡:"高丽王询遣御史、刑部侍郎徐讷率女真首领梅询奉表来献方物,又贺封建寿春郡王 。"外交内容还多加了一项祝贺封皇子赵祯为寿春郡王(此即皇太子,后来的宋仁宗) 。宋真宗在崇政殿接见:"对于崇政殿 。"贡品为"罽饰漆纻御衣、金犀带、騾马、刀布、貂麝 。"只是不详其中那些是女真所贡,那些是高丽所贡 。女真首领主动向宋朝报告了其周边部族情况:"自言女真之外又有五国,曰铁勒,曰贲讷讷,曰玩突,曰怕忽,曰咬里没,皆与女真接境 。"高丽使徐讷又上言道:"女真蕃长入见,官赐钱三千,黄锦袍一,承天节紫绫袍一 。傔从门见,钱二千,承天节紫绫袍一 。伏缘女真素无差降,昨高丽国定以为蕃长、傔从名目,望许令敢赴殿宴,及赐予如蕃长之例 。"宋真宗予以批准 。这是高丽帮助女真制定礼仪,表明女真族中尚无等级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