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第一神射手长孙晟:一箭双雕神威威震突厥( 五 )


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晟上奏说:“臣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百余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 。谨验兵书,此名洒血,其下之国必且破亡 。欲灭匈奴,宜在今日”(《隋书·长孙晟列传》) 。隋文帝诏令杨素为行军元帅,长孙晟为受降使者,援助启民可汗北击步迦可汗 。
仁寿二年(602年)三月,军至黄河,正值突厥思力俟斤(官名)等率部渡过黄河,袭扰已经归降隋王朝的突厥启民可汗,掠走男女6000人、牲畜20余万头 。长孙晟与上大将军梁默奉杨素之命率轻骑追击,转战60余里,大败突厥 。长孙晟又教启民可汗分遣使者,往北方铁勒等部招抚归附 。
仁寿三年(603年),有铁勒、思结、伏和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十余部背离步迦可汗,降于启民可汗 。步迦可汗部溃不成军,西奔吐谷浑 。长孙晟送启民可汗安置于碛口(今呼和浩特北),启民可汗于是尽得步迦可汗之众 。随后多年,启民可汗与隋一直保持亲善 。事毕,长孙晟回朝 。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病崩 。由于隋炀帝和长孙晟有过旧交,加上要拉拢长孙晟,遂以长孙晟为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左领军将军 。
出任刺史
不久,汉王杨谅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对其兄杨广即位 。杨谅系隋文帝的五子,曾任并州总管,统领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距黄河的52个州,长年据守在当时天下出精兵之地 。杨谅对杨广夺取杨勇的太子地位心怀不满 。及蜀王杨秀得罪,尤不自安,恐殃及己身,暗中准备起兵 。而隋文帝崩后,杨谅更感到安全难保,遂起兵反炀帝 。
由于綦良、余公理等各路隋军出师不利,节节败退 。隋炀帝采纳了杨素的推荐,以前江州刺史李子雄为上大将军,并以长孙晟为相州刺史,征集山东兵,与李子雄共同配合镇压谅军 。由于长孙晟的儿子在杨谅部下,所以长孙晟推辞说:“有男行布,今在逆地,忽蒙此任,情所不安 。”隋炀帝说:“公著勤诚,朕之所悉 。今相州之地,本是齐都,人俗浇浮,易可骚扰 。傥生变动,贼势即张,思所以镇之,非公莫可 。公体国之深,终不可以儿害义,故用相委,公其勿辞”(《隋书·长孙晟列传》) 。长孙晟奉命出兵,破杨谅,回军后转为武卫将军 。
大业三年(607年),炀帝欲北巡至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 。因怕启民可汗惊惧,便先派长孙晟到启民可汗部喻旨 。启民可汗闻后,便召所部奚、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齐集迎帝 。长孙晟见此处杂草丛生,欲令启民可汗亲自除之,并让各部酋长看到,使之明白天子之威重 。于是长孙晟手指帐前之草说:“此根大香 。”启民可汗闻后说:“殊不香也 。”长孙晟又说:“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 。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启民可汗这才悟其本意,说:“奴罪过 。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 。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隋书·长孙晟列传》) 。遂拔佩刀,亲自除草 。其余各部族长见后,争相效之 。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西起榆林,东达于蓟,长3000里,宽百步 。隋炀帝听到此事,对长孙晟的办法非常赞赏 。后长孙晟除淮阳太守,未赴任,复为右骁卫将军 。
去世评价
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时年五十八 。隋炀帝深表悼惜,赐赠甚厚 。少子长孙无忌嗣 。同年,诚心归顺隋朝的启民可汗也去世 。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隋炀帝出塞北巡,于雁门为突厥始毕可汗(启民可汗之子,名为咄吉)所围,隋炀帝慨叹道:“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隋书·长孙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