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北伐的序幕是怎么拉开的为什么说这次是一场假北伐呢

北伐,一般都是讨伐帝都,直接奔着皇帝宝座去的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次北伐 。发端于南方的革命力量,往往在占据了南方后,都会兴师动众北伐,希望能夺取京城,统一全国 。有的北伐成功了,有的北伐失败了,而太平军的北伐也以失败告终,但仔细分析就感觉,这场北伐是一场“假北伐” 。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 。十天后,定都天京 。洪秀全住进天王府,过上了皇帝的生活 。太平天国正式开始与满清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或许是洪秀全统一全国的心情比较急切,也或许是太平军的士气正旺,总之,定都四十天后就开始了北伐 。
5月8日,洪秀全派遣林凤祥与李开芳北伐 。两人领兵2万,从长江北岸的南京浦口北上,由此拉开太平军北伐的序幕 。为何说这次北伐是一场“假北伐”呢?
一是过于急功冒进 。一个政权刚刚定都,就贸然北伐,纵然可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但也会暴露很多劣势 。比如战略规划不周,后勤保障不力 。太平军北伐后,就曾多次等待后续支援部队,但总是希望落空 。甚至都北伐到了天津,距离京城仅一步之遥,由于没有增援部队,在清军的强力围攻下,不得不南下后撤 。在两年的北伐战争中,太平军基本都是饥寒交迫的,没吃过几顿饱饭 。这样的部队能北伐成功呢?
其实,按太平天国最初的计划,后续增援的问题是有考虑的 。即通过西征部队北上支援北伐部队,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西征军在长江沿线遭遇了湘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发生了拉锯战 。太平军攻占一城后,又被湘军攻陷 。后太平军又再次反攻,如武昌、九江等地 。原计划北上增援的太平军被湘军拖住,根本走不开 。孤立无援的北伐军就彻底悲剧了 。最搞笑的是,当太平军从天津后撤到山东时,增援的太平军也确实来了,但双方竟然没有接上头 。
二是北伐军人数太少 。林凤祥与李开芳两人共率领了2万人,而太平军在攻占南京后,总兵力号称有50万之众 。以这么少的人数开始轰轰烈烈的北伐,简直就是开玩笑 。2万人要面对几乎整个北方的清军,力量对比非常悬殊 。不仅人数少,太平军还是远途征战,连后勤保障都供应不上 。两年的北伐,征战六省,攻占了无数城池,2万人的部队也是死伤无数 。虽说在沿线也有一定的兵源补充,但数量有限,也无法形成战斗力 。有说太平军到达天津时达到了4万人,这似乎不太可信 。当时驻守天津的清军兵勇大概也就1万人,4万人打不过1万人,未免太LOW 。
太平军北伐应该也会懂得发动农民的道理,但为何没有动员起来呢?这个很可能与太平军主力都是两广人有很大关系 。首先,太平军将士与当地农民很难沟通,语言不通就会造成心理隔阂 。你让北方农民与两广人并肩作战,很难 。说也说不到一起,吃也吃不到一起 。如果分开作战,林凤祥、李开芳如何领导呢,他们会放心吗?
【太平军北伐的序幕是怎么拉开的为什么说这次是一场假北伐呢】另外还有一点 。两广籍太平军并没有北伐的雄心 。他们是典型的南方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北方,跟随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一路打到南京,并成功定都 。很多人就有了打江山、坐江山的享乐思想 。打了几年的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定都后,洪秀全坐了皇帝,将士们也该享受享受了 。还没享受两天,就急匆匆北伐,相信很多人是颇有怨言的 。在天津打仗时,正赶上冬季,把这帮南方人冻得哭爹喊娘,这还有啥战斗力 。
以上几点,相信洪秀全、杨秀清也会考虑到,林凤祥与李开芳两个高级将领也会明白 。但他们为何还要执意北伐呢?因为这次北伐更有可能是一个计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