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之死:竟是一场自导自演自杀剧

庞统生于179年,在早年的时候就有凤雏的称谓,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称谓,自然是与其本人的才华分不开的,因为凤雏就是小凤凰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庞统指定是不平凡的一个人物,随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成熟,其自是会成为翱翔九天之外的人物,庞统毕生的经历就是对凤雏称谓的有力证明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 。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能安天下呢?
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 。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 。其实,他们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 。只是合作较为松散、隐形,仅限于推动哲学从新法家到新儒家,再到儒法混的精神层面 。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是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
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 。这又是何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 。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 。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 。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 。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
【庞统之死:竟是一场自导自演自杀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与不合理 。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 。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 。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 。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 。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才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的 。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 。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 。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 。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 。如果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连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
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 。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 。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