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朝八姓十一帝的超级宰相:乱世不倒翁冯道

辅佐了4朝8姓11位皇帝的官场不倒翁冯道,是古往今来争议最大的宰相,他被司马光称为奸臣之尤,也被欧阳修骂作没有廉耻,当代文史大家范文澜对其亦颇有微词 。但不贪污受贿、不乘人之危搞女人的冯道,也从不乏力挺者,如苏东坡、南怀瑾、葛剑雄等 。
古人有云,一臣不事二主,而这个被称为“乱世不倒翁”的冯道,却在河南伺了4朝,8姓,11位君主,可谓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宰辅” 。
冯道什么时候“出道”的呢?唐朝末年 。
大唐盛世,歌舞升平,但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北方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都城基本在洛阳和开封之间转悠,这五个朝代历时84年,史称“五代” 。时局动荡,社会不安,政治上的“一把手”经常变换,冯道就生活在那个年代 。
国学大师钱穆指出,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期就是唐末的五代 。确实,五代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在这乱哄哄的氛围中,各色人等都容易显示其本色 。我们都知道,五代时期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石敬塘,而这里我们要看的是那个历事五代而不倒的官场不倒翁冯道 。
冯道也曾艰苦朴素,为民说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一批“明君”、“贤相”,确实有很多正直的官吏在为民请命,在忧国忧民,确实有很多封建士大夫为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发展而呕心沥血,甚至殒身不恤;但无可否认,也确实存在着一批不辨是非、了无廉耻,不管谁当皇帝,只求有官可做的无耻之徒 。这些人有时也能做一些好事,但从本质上讲,其人格是卑微的,是绝不足以效法的 。
冯道的出现确实是中国仕宦史上的一个奇迹 。
仔细读《五代史·冯道传》、《新五代史》及《资治通鉴》中的有关篇章,冯道这个官场不倒翁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省交河县东北)人,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 。据记载,冯道早先一边耕种土地,一边读书学习,其家庭可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康之家 。冯道幼时性格纯厚,善写文章,不以穿破衣服、吃粗食为耻 。据查,他的祖先没有一个县令以上的官员,在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冯道以这样的家庭出身而想跻身官场,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
唐末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李克用割据晋阳,独霸一方 。从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里可以知道,李克用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其子李存勖在灭梁前期,也还颇有作为 。也许是因为冯道看到了这一点,才投奔了李存勖,以图前程 。
此前,冯道在离家乡较近的幽州做小吏 。当时,幽州军阀刘守光以凶残闻名,即使对属下也是一言不合,即加诛戮,甚至在杀人之后,还叫人“割其肉而生啖之” 。一次,刘守光要攻打易、定二州,冯道却敢劝阻,结果惹怒了刘守光,几被杀死,经人说情,被押在狱中 。由此可见,当时的冯道还是较为正直的 。后来冯道经人帮助,逃奔太原,投在晋大将张承业的门下 。不久,经张承业的推荐,冯道成了李存勖的亲信 。从此,冯道踏上了仕途 。
冯道起初担任晋王府书记,负责起草收发各种政令文告和军事信函 。不久,李存勖看到朱温的后梁政权越加腐败,就准备灭掉后梁 。晋王和后梁的军队在黄河两岸对峙,战斗打得十分残酷,冯道身为李存勖的亲信,却能以身作则,过简朴的生活 。据记载,在军中,他盖了一个小小的茅草屋,连床席都没有,只睡在一束干草之上 。
冯道还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纠纷 。在消灭后梁的军队时,晋王的军饷十分匮乏,因为陪李存勖吃饭的将领太多,主管人员弄不来那么多供应,十分为难 。大将郭崇韬对李存勖说:“供应紧张,能不能少几个陪着吃饭的人?”李存勖发火说:“我想为那些替我卖命的人弄顿食吃都不成,哪里还能当主帅呢?”郭崇韬吓得不敢作声,冯道在一边说:“粮饷供应确实困难,郭崇韬这么说,也是对大王的一片忠心啊!”这场风波就此消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