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 。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 。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
河东柳氏的来源
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 。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 。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 。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 。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
古人以封地为姓氏 。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柳下惠 。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 。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 “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 。”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 。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 。关于柳下惠,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士,为官时,曾三次被贬黜(chù罢免) 。《论语·微子篇》孔子赞柳下惠为人做官,说他虽三次遭贬黜,也不诲其志 。《孟子·万章下》也赞“柳下惠之风”,说闻柳下惠之风节,胸襟狭小的人会宽大起来,刻薄的人会厚道起来 。
【揭秘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柳下惠的事,《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等都有记载 。可《庄子·盗跖篇》却把柳下惠的弟弟说成盗跖(zhí强盗),说他手下有从卒九千人,孔子因与柳下惠为友,还专门去劝说盗跖,结果让盗跖羞辱的落荒而逃 。据史料考证,盗跖实有其人,是春秋末﹑战国初一位农民起义领袖 。柳宗元应对此事相当熟悉 。他在永州作《谤誉》提到盗跖说:别人说我是盗跖不惧怕,说我是仲尼也不以为荣 。任人诽谤议论,“必自善”其身而处之,坦然面对诽谤和赞誉 。
柳氏是关中六郡姓之一,是地方上的望族,其权势显赫一方 。柳宗元先人大都在朝中为官做将 。柳宗元自己在《送澥序》里说:他祖上“在高宗时并居尚书省二十二人 。”远祖有四代曾做过宰相 。可见家氏之显赫 。
可到武则天时,柳氏的命运发生了逆转 。柳宗元的高伯祖柳奭(shì),在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为宰相,因事为武后所恶,被贬爱州刺史,途遭追杀,被籍没了全家 。自此,柳氏一蹶不振,柳氏的后人都只能做些县令类的小官 。柳宗元贬在永州时曾在给岳父杨凭的信里提到过这件事,说柳氏虽号为大族,但五六代以来再没有人能在朝里为官 。
柳宗元
柳宗元故乡河东的山川美景,名闻天下,让看过的读书人流连忘返 。柳宗元自己也为河东壮美山河所吸引,他怀念故土的心情,日益强烈 。柳宗元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说自己常常翘足提起衣服,“奋怀旧都”,久久向家乡的方向望着 。可据《柳集》和史料看,他一生都没回过祖地 。古时人喜用祖居地和官职等称谓人,所以后人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因他后来贬任在柳州,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痛恨当时的门阀士族,从不以族望自傲 。可他仍为“先君之道”和“世德廉孝”而自豪,并因此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举止 。这些我们在柳宗元回顾先祖往事的文字里都看得很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