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首富沈万三被满门抄斩凌迟真相:沈万三传奇!

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 。真是这样的吗?沈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真是因为太富有了吗?
被民间拜为活财神的沈万三
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充满着诗情画意 。水乡小桥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呵斥掉下饭粒的孩子:“家里阿有个沈万三?”这句话很有意思,即家里可没有沈万三这样的巨富,要懂得勤俭节约,不要大手大脚 。在长江三角洲不少地方,谈及沈万三,普通老百姓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随着周庄成为旅游胜地,沈万三故居——沈厅(据说是清朝乾隆年间整修过的)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镇上小店里卖的“万三蹄子”、“万三饼”,也使游客们在大饱眼福之馀增添了口福 。沈万三的故事更是不胫而走,流传各地 。
沈万三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 。从明代起,沈万三几乎就成了富翁的代名词 。嘉靖年间严嵩掌权,浙江嘉兴县一位丙辰进士花了两万三千两银子买得吏部考功司主事,惹得当时人称之为“沈万三官” 。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里,潘金莲一再嚷嚷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此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像南京沈万三有名气,北京枯柳树有影子,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了 。沈万三真可说是名播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
在周庄,沈万三已成为代代敬仰的财神;南京的中华门也留有沈万三的记忆,古老的城墙里承载着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的故事;甚至在遥远的云南,也留有沈万三活动的足迹 。有关这位江南首富的种种传闻,扑朔迷离,让人琢磨至今 。
沈万三像
沈万三的确是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物,究竟“富”到什么程度?据《明史》记载,说沈万三奖励他的私塾教师:“每文成,酬白金以镒计 。”白金即白银,一“镒”即二十两,仅一篇文章就付如此高的报酬,沈万三的家底可见一斑 。朱元璋实施筑城计划时,单造砖单位便涉及一部(工部)、三卫(驻军卫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个县,另有三个镇 。而沈万三一人便负责从洪武门到水西门十馀公里长的城墙,工程量占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 。明代孔迩的《云焦馆纪谈》说,沈氏“有田数十顷,凿渠引水以供酒需”,意思是沈家酿酒引水,都需用田数十顷,如此家产令人咋舌 。明人田艺蘅也在《留青日札》里写道:朱元璋准备犒赏三军,沈万三说要代其出犒银 。朱元璋有意刁难: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万三豪爽应答:愿每军犒金一两!据此,今人或许能够明白,沈万三为何能号称“江南首富”了 。
沈万三究竟是如何致富的,一直是个谜 。最具传奇色彩、也是流传最广泛的说法,当属“聚宝盆”一说 。说是沈万三贫时,见一农夫携蛙百馀,他便好心买来放生 。哪知第二天,他看见众蛙聚在一个瓦盆内没有散去,于是将瓦盆带回家,用来洗手 。一次,他妻子洗手时不慎将一支银钗掉在盆中,不料银钗一变二、二变四,不一会儿已是满满一盆,沈万三由是富甲天下,传说南京中华门的古称聚宝门的名称也源出于此 。也有称沈万三会“点金术”,能够点物成金,因此黄金源源不断 。另外还有分财说,元代吴江一带有一个名叫陆德源的富家,沈万三为他管账治财 。后来陆看破红尘,离家出游,将万贯家财拱手送给沈万三,沈万三由此一跃成为“江南富族” 。此外,还有沈万三由渔翁而得乌鸦石或马蹄金等传说,都非常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