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 , 这提法不够严谨 。在他的当代人中 , 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 , 而吕布的部下却说他“反复难养”(同上书·裴注引《魏书》) , 前者说他有信义 , 后者说他没有信义 , 是互相矛盾的 。其实 , 无论是古人或今人 , 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 。而作为群雄角逐中的一“雄”(不管说他是英雄也好 , 枭雄也罢) , 就更为复杂一些了 。他究竟有没有信义 , 还得从他的行动中来考察 。脚上的泡 , 是自己走的 。
在前期 , 他没有地盘 , 或者有地盘也未能保住 , 主要是寄人篱下 , 借地生财 。易中天说刘备“五易其主” , 是指其荦荦大者 , 其实要更多一些 。
我们算算:
1.最初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 。(《三国志·先主传》)
2.在平原人刘子平的推荐下 , 跟随了史失其名的青州从事 。(《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
3.投靠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毌(音贯)丘毅 。(《三国志·先主传》)
4.投奔幽州公孙瓒 。(《三国志·先主传》)
5.与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齐国(今山东淄博市) , 受田楷节制 。(《三国志·先主传》)
6.离开齐国投归徐州牧陶谦 。(《三国志·先主传》)
7.陶谦死后 , 刘备领徐州牧 , 旋被吕布击败 , 投降吕布 , 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东) 。(《三国志·先主传》)
8.被吕布打败 , 投归曹操 。(《三国志·先主传》)
9.在徐州被曹操打败 , 投归袁绍 。(《三国志·先主传》)
10.离开袁绍 , 投归刘表 。(《三国志·先主传》)
真是不数不知道 , 一数吓一跳 。在赤壁之战前 , 刘备竟十易其主 , 比易中天所说翻了一番 。这么频繁地改换门庭 , 今天是许大马棒的人 , 明天又是座山雕的人 , 反复无常 , 算是“英雄之义”吗?当然 , 有几次易主 , 是形势所迫 , 但最重要的几次 , 如离开田楷、离开曹操、离开袁绍 , 都是主动跳槽的 。离开曹操时 , 还拐走了人家的兵 , 杀了人家的徐州刺史车胄 , 可把曹操坑苦了 。想当年 , 人家曹操待你不薄 , “出则同舆 , 坐则同席” , 好吃好喝的供着 , 还给你评了个高级职称——“天下英雄” , 这名额只有两个 , 比现在的院士档次还高呢 。谁想你这大耳朵哥们儿竟翻脸不认人 , 这算是义气 , 信义吗?当然 , 正如易中天所说:刘备对于自己的下属(如关羽、张飞等)是“弘雅有信义”的 。但那只是内部问题 , 范围很小 , 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 。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 , 可谓“春秋无义战” 。在群雄角逐中 , 讲的是勾心斗角 , 尔虞我诈 , 谁还讲什么信义、义气?刘备坑了曹操一把 , 还算是轻的 。后来进入了益州 , 名义是帮助刘璋讨张鲁 , 刘璋对这个本家弟兄 , 别提有多么重视了 , 出成都360里去欢迎 , 相见后“欢饮百余日”(《三国志·刘二牧传》)麻辣烫不知吃了多少 。结果怎么样?刘备竟夺了人家的益州 , 把引狼入室的刘璋赶到荆州去过窝囊日子 , 那才叫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