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猜疑的慈善家李提摩太:鸦片战争的阴影

【被猜疑的慈善家李提摩太:鸦片战争的阴影】 光绪初年的山西旱灾 , 在中国荒政史上意义非同凡响 , 不仅因为其灾情空前严重 , 还由于在赈灾过程中涌现了前所未有的元素 , 即外来慈善家以一?大大出乎传统中国人意料的方式介入了救济事务 , 从而给中国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慈善观念 。
参与山西赈灾并取得了重大成效的外来慈善家就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1870年来中国 , 在中国度过大半生 , 因其广交政坛和知识界精英 , 对晚清政局有相当的影响力 。李提摩太于1878年初进入山西 。他的回忆录《亲历晚清四十五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保存了一些当年的日记片断 , 读来触目惊心 。在受灾最重的山西南部地区 , 李提摩太“看到路边躺着四具尸体 。其中一个只穿着袜子 , 看来已没什么分量 , 一只狗正拖着移动 。有两个是女人 , 人们?她们举行过葬礼 , 只是把脸朝地安置而已 。路人对其中一个更仁慈一些 , 没有把她的衣服剥去 。第三具尸体成了一群乌鸦和喜鹊的盛宴 。随处可见肥胖的野雉、野兔、狐狸和豺狼 , 但男人和女人却找不到食物维持生命 。”“在下一个城市是我所见过的最恐怖的一幕 。清量 , 我到了城门 , 门的一边是一堆男裸尸 , 像屠宰场的猪一样被摞在一起 。门的另一边同样是一堆尸体 , 全是女尸 。她们的衣服被扒走换吃的去了 。有马车把尸体运到两个大坑旁 , 人们把男尸扔到一个坑里 , 把女尸扔到另一个坑里 。”……
外国传教士深入内地赈灾 , 在两种文化相互打量、提防?背景下 , 自然遭到了清政府的疑忌 。当李提摩太对官方提出赴山西的要求时 , 军机大臣瞿鸿禨上了一道《请防外患以固根本疏》 。在瞿氏的心目中 , 洋教士救济灾民只是借口 , “其居心则险不可测 。彼盖知近畿等省 , 灾苦甚深 , 民多愁困 , 乘间而为收拾人心之计 , 且得窥我虚实 , 肆其诛求以逞志于我也 。”瞿氏此言代表了很多士大夫的意见 , 为此清廷特颁发谕旨给曾国荃 , 要曾对洋教士“婉为开导 , 设法劝阻” 。朝廷的这种态度当然会影响和制约曾国荃 。据李提摩太回忆录所记 , 李提摩太初至太原拜访曾国荃即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 曾的秘书告诉他 , 巡抚因为李提?太的出现而非常生气 。李提摩太写道:“他认为我的到来只是收买人心 , 使民众对政府离心离德 。见面后 , 尽管我跟他解释说 , 我带来了两千两白银 , 将要发散给受灾最重的灾民 , 并且办了通行证 , 他仍然不怎么高兴 , 依然阻挠我的行动 , 处心积虑地要使我在刚刚开始时即陷于困境 。”
然而曾国荃毕竟不是死读圣贤书的腐儒 , 当其意识到李提摩太一行并无恶意时 , 很快改变了态度 。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说:“他立即派地方官员及其助理前来与我商谈 。他们有那些村庄所有家庭的名册 , 并打算依此给每个家庭发放救济金 。他们提议为我安排几个村庄去救济 , ?派官员和绅士帮助我 , 以便不受干扰地完成工作 。……在中国官员的完美配合下 , 救济工作开始了 , 井然有序 , 直到结束 。” 1878年10月 , 当李提摩太离开山西去山东结婚时 , 曾国荃给其写了一封充满赞美之辞的信 , 在信中 , “他不仅以个人的名义 , 而且代表我曾帮助他们摆脱饥饿的山西千千万万民众 , 对我表示了感谢 。”而为李提摩太蒙在鼓里的 , 是曾国荃奉命调查他而上的一道奏疏 , 曾国荃说:“此次英国教士李提摩太等 , 携银来晋放赈 , 迭准直隶来咨 , 当即分委妥员会同办理 , 先在阳曲徐沟 , 诸称平顺 。嗣该教士闻省南灾务尤重 , 愿赴平阳散放 , 亦经分饬照料办理 , 均极妥协 , 并无河南所奏情事 。”从“并无河南所奏情事”一语中可以看出 , 当时同为灾区的河南的官员肯定对洋教士有不利报告 , 清廷才下令山西方面调查 , 而曾国荃对洋教士则给予了与同僚完全相反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