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麦克白》的作品主题是什么?作品主题及艺术特点介绍

《麦克白(Macbeth)》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 , 创作于1606年 。自19世纪起 , 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由朱塞佩·威尔第于1847年在佛罗伦萨完成谱曲 , 后又经过多次修订 。
《麦克白》的故事 , 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 。《麦克白》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 , 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
作品主题
命运与性格悲剧
《麦克白》(1606)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 。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 。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 , 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 。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 , 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 , 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 , 结果是倒行逆施 , 必然死亡 。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 , 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 , 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 , 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
《麦克白》毕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命运悲剧 。这一点与古希腊的悲剧一比较便非常明白了 。在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中 , 命运的力量是直接作用于人的 。因此 , 从人物自身我们无法得出对他们命运的任何合乎逻辑的解释 , 最多也只是家庭遗传(如《阿伽门农》) , 或是祖辈的罪孽(如《俄狄甫斯王》) 。但在莎剧《麦克白》 , 命运并不直接作用于人 , 而是通过人类自身的欲望、罪恶、性格等间接作用于人的 。就像赫卡忒所说 , 命运让“种种虚伪的幻影迷乱他的本性” , 让他在自身欲望的驱使下 , 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既定的结局 。
从人情物理出发 , 麦克白的一切行动和最终的结局都是可以解释的 。从麦克白夫人口中 , 我们了解到麦克白的性格 , 他“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 , 他有野心 , 但“缺少和那种野心相随联属的奸恶” , 他的“欲望很大 , 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 , “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 , 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夺” 。平定叛乱 , 被封为考特爵士之后 , 麦克白已是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 , 而在他之上的邓肯 , 又完全依赖他来保障自己国家的安定 。此时 , 即使没有女巫预言 , 麦克白心中也必定会有那种念头 。所以当女巫们隐去之后 , 他才说“我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 。他叫她们再多留一会儿 , 显然是他心里已经潜伏了做君王的念头 , 所以想从女巫口中多了解一些有关它的信息 。莎翁一句简单的话 , 便生动地表现了麦克白潜意识的流动过程 。
女巫的预言使麦克白内心的隐秘的权力欲望浮出水面 , 而邓肯对他过火的奖赏和夸赞 , 增强了他的欲望 , 邓肯说“你的功劳太超越寻常了 , 飞得最快的报酬都追不上你 , 要是它再微小一点 , 那么也许我可按照适当的名分 , 给你应得的感谢和酬劳 , 现在我只能这样说 , 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的伟大的勋绩 。”这样的话说得太过火 , 不应出自一个国君之口 , 客观上表现了邓肯对麦克白的依赖性 。也刺激了麦克白的野心 , 使认为自己攫取王位也并非是全无理由的:因为自己的功劳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