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侍候皇帝的女官们的职责和流程大揭秘

导读:说起来,古代女官地位最高的朝代,无疑首推女子地位最高的唐朝 。有人认为上官婉儿任女官时的地位最高,其实不然 。上官婉儿14岁时因聪慧善文虽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素有“巾帼宰相”之名 。但是,这位名重一时的美貌才女却无实职 。直到唐中宗时,才被中宗李显封为昭容,这已经进入了后宫嫔妃的行列,并非女官了 。
其实,唐朝内廷有女官制度,是仿照朝廷六部尚书制度而设置的,分设“六尚”,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下统二十四司,分掌宫廷事务 。武则天登基做女皇帝时,宫中女官谢瑶环官封“尚书院司籍” 。后来又因太湖事件钦命谢瑶环为右台御史,赐尚方剑,巡按江南 。她是历史上少见的既有朝廷官职,又有后宫官职的女官 。
唐德宗时河北清河才女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先后入宫做女官 。宋若莘参掌机密,著述文章,掌管记注簿籍,元和末年去世,赠河内县君 。宋若昭在其姐去世后代司其职,封尚宫,成为内宫女官的最高长官 。
女官又称内官、宫官,是指侍候皇帝左右、打理后宫事务、又没有妃嫔名分的高级宫女 。作为帝王后妃体制的伴生之物,女官制度存续沿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之中,对古代宫廷乃至皇权产生着重要影响 。
一、女官的历史沿袭:起于先秦,盛于隋唐 。
女官的设置早见于先秦时代 。文献记述,周天子曾立王后、夫人、嫔、世妇、御妻、女祝、女史等 。其中,除王后、夫人与天子坐而论妇礼,是天子的正牌妻子之外,嫔、世妇、御妻等既是妾也是女官 。嫔负责后宫女子的教育,世妇掌管后宫祭祀、宾客事宜,御妻照顾天子的衣食起居 。掌管后宫祭祀、祷词的女祝和负责王后礼职的女史,则属于专职女官 。
秦汉时期沿袭了前代的后宫体制,妃嫔的等级被进一步细化 。秦始皇将后宫妻妾分为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8个等级;汉元帝更是将后宫妻妾列为皇后、夫人、昭仪、婕妤、良使、夜者等14个等级 。在秦汉两朝的后宫里,除了皇后、夫人之外,其他妃嫔仍然既是妾又是女官,她们有爵位也有秩禄 。
首次将妃嫔与女官析分开来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他专设女职以管理后宫事务,其职秩与外官对等,出现了内司、作司、太监、女侍中、女尚书、女贤人、女书史等不同职衔的女官,高者二品,低者五品 。到了隋朝,宫中建立了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体制,以掌宫掖之政 。六局分别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六局之下每局下辖四司,司下又置若干职位,层级分明 。根据不同等级授予不同官职,高者五品,低者九品 。
隋朝的女官体制被此后的唐、宋、明三朝沿袭了下来,各朝只是稍有调整 。如明朝初年,在前朝六局二十四司的基础上,又单独设立了宫正司,掌管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永乐之后,宦官得宠,女官的多数职权被宦官取代,六局被取消,仅存尚宫四司 。清是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帝王继承了前朝的后妃体制:“皇后居中宫,主内治;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分居东西十二宫,佐内治 。”与此同时,取消了女官的职位,“贵人、常在、答应俱无定位,随居十二宫,勤修内职” 。
二、古代女官的职责:上承御旨,下领宫女 。
在中国古代,女官们上承御旨、懿旨,下领后宫所有宫女,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打理着后宫的日常事务 。以明初六局的职责范围为例,尚宫掌政令、文科、印玺、玩器;尚仪掌礼仪、音律、朝见;尚服掌服饰、化妆品;尚食掌食品、药品、器皿;尚寝掌床褥、整理、用具;尚工掌营造、衣服、财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