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文化:思想已经形成多元化的局面

经由魏晋时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破除后,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思想 。在诸多的思想流派中,出现了以法治国、务实求治的主张和“无君论”等有价值的观点,也产生了消极颓废、遁世游仙的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玄学思想 。南北朝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 。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 。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
【南北朝文化:思想已经形成多元化的局面】文学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其中南朝风格偏向华丽纤巧,而北朝风格偏向豪放粗犷 。南朝文学代表是骈文,讲究格律、词藻、用典,内容多脱离实际生活,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庾信、应扬的文章为代表 。而北朝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邵、魏收、温子升 。叙事长诗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为代表 。民歌方面,由与南北文化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乐府诗集》即有“豔曲兴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的说法 。在文学研究方面,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 。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 。这两部巨著都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道教影响了中国艺术及科学 。例如《游仙诗》等文学,描述神仙飘逸之妙或藉由神仙之说抒发情怀 。道教名士陶弘景、陆修静均擅长神仙文学。
史学南北朝继承了汉代以来设官修史之制 。宋设著作官(宋齐梁陈时官名及分职屡有更改),负责撰修国史(本王朝史)及帝王起居注 。齐始有国史与前朝史之分 。北魏亦设著作官及起居令史,使修史官与起居官逐渐分职 。北齐始设史馆(或称史阁),为专门修史机构,影响中国日后的官方修史制度 。西魏、北周亦设著作官制度 。南北诸朝又有大臣监修史书。此外,南朝梁时始行编修武帝、梁元帝的“实录”,是为唐代开始一朝接一朝修实录的滥觞。纪传体断代史书在南北朝史学仍占一席位 。官修的有如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魏收《魏书》 ,私修的有如范晔《后汉书》。反映社会各种状况的史书,亦在南北朝盛行 。如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当中新增“独行”、“逸民”(或“隐逸”)、“列女”等类传记各种人物面貌;宗教史籍有慧皎《高僧传》 ;记述寺院建筑的有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地理类著作方面,以郦道元《水经注》为南北朝集大成之作 。少数民族历史亦因五胡各族建割据政权而深受重视,成就较高的有崔鸿《十六国春秋》。谱学(或叫谱牒学、家谱学)在南北朝门阀政治影响下而大盛一时 。各豪族郡望为求巩固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乃撰修家牒,以彰显自身血统、门第及婚宦 。继家谱出现后,又有了家谱学的研究,当时便出现“统谱”、“百家谱”等书籍。南北朝的注史之学,具代表性的有如裴松之《三国志注》 。裴注着重资料搜集、补充史事,不再局限于对音训及解释史文,对中国的注史方法产生有相当影响 。裴松之对史料相互考异,日后史家有所继承,如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考异》 。裴注里又有对前代史家的评论,这推动了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
宗教六国晚期出现改革道教的寇谦之,他受东晋灵宝派的影响,制作《云中音诵新科之诫》等经八十余卷,在精义经理方面无所创新,却明确声称要清理道教,除去五斗米道的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严格斋戒礼拜,使道教组织更为严密,道规教仪更为完备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于北魏开始流行 。人们对菩萨的信仰十分流行 。随著佛教的传播,发展佛像、壁画、石窟寺院等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其中敦煌千佛洞、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成为中国造像艺术宝库之中的瑰宝 。此后佛教又加入密宗、禅宗等新教派,逐渐中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