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的集大成者大儒王守仁的政治抱负是什么

明代大儒,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他继承了前人学者关于心学的精华思想,又从禅学中吸收养分,从而形成了明代独树一帜的心学 。但从王守仁心学的体系上来讲又比前两者的学说更为细致且学说内容也更加完整,其观点依据也更为充分合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守仁的主要观点有:“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等一系列心学观点 。
那么何谓“心即理也”呢?简单来说就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内心与认知想结合,在真正的意义上达到物我的一体,两者相互依存 。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够认识外物那是一种本能的存在,而心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事物的 。如果一个人能将他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那么他就能从真正的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洞察一切事物 。
而“知行合一”的前提条件是“致良知” 。在这里“致良知”是致一个人的内心的思想道德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遵从自我 。而“知行合一”则是指一个的认知与行动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分离独立,两者缺一不可 。假如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存在关于某件事物的认知,那么他就会采取一定的行动来完成这一认知,将心中的认知付诸实践 。正是王守仁这样独到而又深刻的观点,使得心学成为明代的主流思想之一 。
除却以上三点基本的心学观点外,博文多识的阳明先生还有其他许多关于心学的观点等着我们前去挖掘和品读 。
王守仁著作
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大儒,在其辞世后更是被后人尊称为王文成公 。他的一生除仕途外更是立院讲学,流传下丰富的文学著作,那么他的著作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守仁的著作行文流畅,大气,在字里行间可窥见其心胸抱负 。在现今广为流传的有其哲学著作有《传习录》、《阳明全集》、《大学问》等等 。在《传习录》一书中,主要内容是王守仁与其友人及学生论学的书信合集和自身语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概括了王守仁心学的主要思想,为后来学者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其心学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阳明先生的《阳明全集》又称《王文成公全书》,更是在我国研究明代主流思想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大学问》更是其重要的教典,是心学精华思想的记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简洁明了对心学的主要精华部分进行阐述 。
去除对心学的研究和发展的相关著作,王守仁在诗歌上有也极大的造诣 。诗歌是其抒发感情,感慨人世变迁的主要方式,不可或缺 。诗歌用词精致平易,结构严谨,琅琅上口 。诗歌内容基于日常生活却又以小见大,知微见著 。
观其著作,可知王守仁一生博学多闻,涉猎广泛,不受题材的限制,除去以上所列的书籍诗歌,更有流传于世的散文《与毛宪副》、《瘗旅文》等,还有散曲《归隐》 。
王守仁的名言
明代大儒,被后世尊称为王文成公的王守仁也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名言,其名言蕴含着深刻的涵义,令后世子弟深思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学的集大成者大儒王守仁的政治抱负是什么】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一句 。这本是时任都察院左佥御史的王守仁在明德十三年间前去江西剿匪时,与其弟子往来书信中所写的句子 。他告诉弟子,他这番前去剿匪,要镇压当地的强匪是容易的,但要从根本上纠正强匪和当地百姓的思想认知确实非常的困难,他们的认知已经形成,社会不安稳的根源还是难以根除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要改变一个人,一定要从他的内心开始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在明代这个大历史的舞台上,王守仁其深刻的认知,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