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首次正式出场就留下了千古骂名的三国谋士?

导读:自从《三国演义》火爆问世以来,由于罗贯中铆足了吃奶的劲,替诸葛亮摇旗呐喊吹喇叭,诸葛亮在中国人心中“首席智囊”的形象深入人心,已经很难改变过来 。
诸葛亮不仅成为三国智囊的头号代表,而且也几乎成了三国这段历史的代言人 。说到三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还不是曹操或刘备,而是诸葛亮 。其实这种“以一代百”的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一个优秀的团队或某个行业中,有许多精英人才,但往往为大众所熟知的只有一个或几个明星人物 。比如一提唐诗,必说李杜;一提宋词,必说苏辛;等等 。
其实李杜苏辛只是各自文化时代的代表人物,不能说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词家水平就差,谁敢说王昌龄、王维、白居易、小李杜、罗隐、大小晏、柳欧秦陆、李照写得不如李杜苏辛?话题回到三国,都说三国谋士如雨,这话不假 。魏蜀吴三大智库中的精英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比如诸葛亮、荀彧、荀攸、庞统、郭嘉、法正、鲁肃、刘晔等等,个个都是大牌 。这些智库精英因为效力魏蜀吴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在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非常的高 。一线明星往往都是这样,越红越炒,越炒越红,老百姓想不知道他们都难,可以称他们为三国的主流智囊集团 。有了主流,自然就有非主流 。这里的非主流不是讲个性,而是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 。因为各种原因,除了在魏蜀吴三家舞台上曝光率超高的那些大牌谋士之外,三国历史的天空中还散落了几颗闪亮的巨星 。
这些非主流的超级谋士论知名度可能要略逊于诸葛亮、荀彧这些人,但要论谋略级别,他们和诸葛亮等人同等身价 。比如贾诩、陈宫、陈登、田丰、沮授、徐庶等人,先来说说贾诩 。贾诩在这五人中显然非常的另类,首先他是曹操手下的超大牌智囊,身价绝不比荀彧低 。之所以没把贾诩放在《曹操的智库》那一篇,而放在这里讲,是考虑到贾诩腕虽大,但他不是曹操的心腹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 。”属于大隐隐于朝的那类高人 。从这个角度来讲,贾诩可以算成非主流,一如蜀汉的“小贾诩”刘巴一样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贾诩出生在凉州武威郡姑臧 。自东汉开国以来,东汉王朝就和散居于凉州周边的羌氐各部族进行了百年战争,这里长期兵荒马乱,复杂而险恶的生存环境正好造就了贾诩超强的适应能力 。
贾诩的谋略水平放在整个三国谋士群中来考量,都是超重量级的,三国谋士还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智商在贾诩之上 。当初贾诩弃官还乡,路上遇到了一支反叛朝廷的氐兵,贾诩和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活捉,叛氐要活埋他们 。贾诩的临事应变能力非常强悍,他为了自救,谎称自己是护羌校尉段颎的外甥 。当时段颎是朝廷专剿羌氐反叛的方面大员,在西土威望非常高,加上贾诩和段颎都是姑臧人 。氐兵知道段颎的分量,当然不敢加害段校尉的外甥,就把贾诩给放了 。贾诩真有本事,吹牛撒谎脸不红心不跳,和氐兵头目有说有笑,喝了鸡血,拜了把子 。然后贾诩揣着氐兵送的盘缠,大摇大摆走了,而与贾诩同行的几十个倒霉鬼全部被活埋 。当然这只是小聪明,难度系数并不高,是个反应快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说:谁谁是我舅舅,谁谁是我二大爷 。真正显示出一个人的谋略智商的,还是在大场面上 。
【谁是首次正式出场就留下了千古骂名的三国谋士?】不过贾诩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正式出场亮相,就留下了千古骂名,可以说,三国初期的大乱,贾诩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巨贼董卓被王允和三姓家奴吕布联合干掉,董卓手下的三大马仔李傕、郭汜、张济见前程无望,准备散兵回乡,不在官场上混了 。这时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混饭吃的贾诩却吃饱了撑的没事做,想显摆显摆自己的智力水平 。贾诩给李傕壮胆,说如果我们一哄而散,官府的一个小亭长就能把咱们收拾了 。不如弟兄们齐心合力,东向与王允决战,事成,我们做诸侯,事败再逃不迟 。李傕这些人本就是江湖强贼,被贾诩这么一激,果然壮起了狗胆,张牙舞爪找王允寻仇,最终族灭王允,大败吕布 。各路军阀杀在一处,砖头横飞,中原地区遭到了战争的空前破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因为贾诩说了句不该话的话,在历史上遭到了严厉的批判 。其实真正要为李傕、郭汜之乱负责任的,除了贾诩,还有死脑筋的王允 。如果王允不是要对李傕、郭汜斩尽杀绝,拒绝李、郭向朝廷投诚,逼得二人走投无路,事情也不至于闹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