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高拱为何仅当了7天托孤大臣就遭罢免?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 。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 。万历六年死于家中 。万历七年赠复原官 。
高拱(1513年—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 。汉族,新郑人 。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 。
一、同受顾命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如果按公历,是1572年7月4日,北京就要迎来这一年最热的日子 。但是,紫禁城乾清宫的气氛,却像是冷到了冰点 。小心谨慎等待了许多年,但登上皇帝宝座仅仅五年半时间的隆庆皇帝朱载垕,此时还不满三十六岁,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
当内阁三位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宦官领进乾清宫时,隆庆皇帝正半倚在御榻上,皇后陈氏、贵妃李氏,以及太子朱翊钧都陪伴在他的身边 。
高拱三人见状,连忙跪倒在御榻前,不住地呼叫、不住地磕头 。皇帝此时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逐一对着他们点头,并示意身边的太监宣读顾命:
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 。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宜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 。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明穆宗实录》卷70)
不等司礼监太监宣读完顾命,高拱三人已是泣不成声 。
这番景象,就是人们从小说、戏剧中看到的所谓皇帝“托孤”,官方的正式文字是“顾命”,而高拱等人则是“受顾命” 。自明朝开国以来,这种方式的“顾命”与“受顾命”,以前只发生过一次,那就是嘉靖皇帝的伯父弘治皇帝临死前,把三位大学士召至病榻前,把儿子朱厚照也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托付给他们,并且说,太子聪明,希望先生们好好培养,让他以后做个好皇帝 。
隆庆皇帝这一次继承了先祖的做法,高拱三人固然是感激涕零,外廷文官也是一片喝彩 。不少研究者和明史的爱好者喜欢把弘治皇帝和隆庆皇帝放在一起比较,这两位在许多地方还确实有相似之处 。
当然,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的结局 。正德皇帝不但没有接受三位顾命大臣的教导和培养,即位一年之后,还把其中的两位赶出了北京 。那么,这一次三位顾命大臣、托孤大臣的结局又会怎样呢?
托孤之后的第二天,隆庆皇帝去世了 。一切善后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
一方面是安顿好已经去世的皇帝,该上庙号上庙号,该营山陵营山陵 。另一方面是安排新皇帝即位 。先是由内阁向太子上“劝进”仪注,接着满朝文武以及军民代表三次联合上疏,请求太子即位 。年仅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也按照既定程序推辞两次,然后在第三次劝进表递上之后,于隆庆六年六月十日当仁不让地继承了皇位,并从第二年开始,也就是从公元1573年,改年号为“万历” 。这位皇帝,就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小世宗万历皇帝 。
当然,在皇帝继位的过程中,最忙碌的其实并不是被顶在前台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十岁的小世宗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道具,由人摆布 。最忙碌的是这些事情的总导演、总指挥——内阁首辅高拱 。大行皇帝的信任,使高拱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他不但要把小皇帝名正言顺、风光体面地扶上台,还要把他培养成、辅佐成有道明君 。高拱先是领着人草拟了隆庆皇帝的遗诏和万历皇帝的登极诏,兴利除弊,大赦天下 。紧接着,又以内阁首辅的身份向万历皇帝提出五条建议,也就是五条施政纲领 。所有这些,万历皇帝都一一予以批准 。
正如刚刚死去的隆庆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所期待的那样,新天子和旧大臣之间,特别是和旧首辅之间,配合默契,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