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高拱为何仅当了7天托孤大臣就遭罢免?( 六 )


但高拱没有想到的是,张居正虽然和他是裕王府和内阁中的同事,但对他张扬的个性却并不苟同 。况且,此时的张居正已经通过冯保的关系攀上了新皇帝、皇后和贵妃,并且正在努力和旧朝决裂,以便成为新朝的代表 。于是,这样一场本来是内阁首辅与司礼监掌印之间的博弈,客观上又成了张居正与高拱之间的较量,只是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 。在明处的自然是高拱,在暗处的则是张居正 。
所以,事情的发展完全背离了高拱的预期,皇后、贵妃和皇帝根本没有把弹劾冯保的奏疏发到内阁,而是让冯保的朋友、另一个司礼监太监,宣读了对高拱的谴责和处置 。
这是怎么回事呢?高拱不明白自己这盘棋错在哪里,他觉得自己的程序没有错 。其实,他错就错在在裕王府窝的时间太长,而没有真正在政府部门混,没有弄清楚内阁和司礼监的真正关系,没有弄清楚这场斗争的潜在法则 。在中国君主制时代,重大的事情其实是不按规矩出牌的 。你高拱想按规矩办,那还不死路一条吗?再说,你又算是什么规矩,那两个上疏弹劾冯保的,不就是你的“私人”吗?你搞阴谋,别人就不可以搞阴谋?要怪只能怪你自己玩不过别人 。
事情的结局对于高拱来说,或许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因为高拱在隆庆时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但高拱下台换来的结局,是新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和新的司礼监首脑冯保的配合默契,是新内阁、新司礼监和新皇帝、新皇太后之间的其乐融融,并因此开创了万历前十年的辉煌 。历史就是这样有意思,甚至是这样难以琢磨 。
不能不佩服《明史》的编撰者,他们竟然把高拱和他的两个生死对头徐阶、张居正同列一卷 。因为他们看到,三人虽然是政敌,却进行了一场接力,一场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苦心经营,把明朝推向鼎盛的接力 。
【明朝首辅高拱为何仅当了7天托孤大臣就遭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