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乾隆帝一生最爱的五个女人:死后与她们合葬!( 二 )


这个永琏是个短命的孩子,于乾隆三年(1738年)“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清高宗实录》),竟然一命呜呼,年仅九岁 。这让乾隆帝、中宫皇后都很伤心,这是没想到的事情 。但乾隆帝并没有亏待这个孩子 。他一面命人把早年秘密立储的诏书取下来,一面布告天下,要隆重治丧,按照皇太子的礼仪行礼 。一方面,在东陵的西面朱华山,修建了规制很高的皇太子园寝,准备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葬入 。孝贤皇后和乾隆帝的第一次努力,就这样失败了 。
但是,皇后并没有气馁,她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再努力才有机会 。所以,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终于又有了结果,皇后又生下了一位皇子,这就是皇七子永琮 。这个名字无疑是乾隆帝给起的,具有特殊的含义 。琮,《周礼.春官》记载:“以黄琮礼地”,就是用于祭地的玉器 。很明显,乾隆帝对这个皇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 。乾隆帝也确实因为他是嫡子,而“可属承祧”(《清高宗实录》) 。真是天不作美,这个孩子仅仅活了两岁,就出天花而亡 。而这个孩子去世这天,恰恰是大年三十,宫里因此而沉浸在悲痛气氛之中,往昔过年的欢乐气氛荡然无存 。乾隆帝能说什么呢?他也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
第一,劝解 。永琮的去世,无疑给皇后以最大的打击,她的忧伤心情可想而知 。所以,这个时候也只有乾隆帝能够抚慰皇后的心灵 。乾隆帝责无旁贷,他考虑到皇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 。”(《清高宗实录》)便曲为劝解,使她心里好受些 。
第二,提高丧葬规格 。按说,这个皇子永琮并没被真正立为皇太子,他的丧葬也就是一般皇子那样就可以了 。但是,乾隆帝为了安慰皇后,还是进行了破格处理,“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清高宗实录》),并把永琮葬入了朱华山皇太子园寝,与他的亲哥哥永琏葬到了一起 。
第三,自责 。乾隆帝对这两次“太子之丧”,没有丝毫责怪皇后的意思,而是进行了自我检讨 。他说我本来想实现“元后正嫡绍成大统”(《清高宗实录》),让皇后所生皇子做太子,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过 。这种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清高宗实录》),我做到了,那既对得起列祖列宗,也对得起中宫皇后,是多好的事啊 。可是,事与愿违,出了这么不幸的事,“此乃朕过耶”(《清高宗实录》),这都是我的错 。
第四,陪同出游 。这么郁闷,这么沉重 。春节都没有过好,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乾隆帝深知太后心情不爽,皇后就更不要说了 。于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初四,春节过后一个月,就决定侍奉母后,陪着皇后出游泰山 。传说登山有辟邪的作用,去去邪气,是很好的事情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乾隆帝确实喜欢游山玩水,他会找出种种借口,到名山大川尽兴游览 。
这次山东之行,规划得很到位,由于乾隆帝很崇拜孔子,于是先到曲阜拜孔子 。然后,登泰山一览美景 。最后,到济南,看那远近闻名的趵突泉 。从二月初四到三月初八,过去了一个多月,决定返程回京 。可是,皇后就在这返回的途中出了大事 。
三月十一日,乾隆帝一行达到德州,决定改行水路,沿运河北上 。可是,就在这天晚上,皇后却死在了船上 。关于皇后之死,我们查阅了一些史料,发现是由于她的皇子病逝,悲伤过度,加之连日劳累,感染了风寒,不幸猝然离世 。这真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真是太突然了 。皇后此行,本来是乾隆帝精心安排,为她排解愁闷的一次旅行,却不幸让她走上了不归之路 。就连皇太后都很惊讶,她闻听噩耗,赶忙来到皇后的船上,看着死去的皇后,很久都没有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