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对诸葛亮是有多不服,为何偏偏服徐庶,还听从他指挥?

记得,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孔明先生出山 。转年,曹操派遣夏侯惇杀奔新野 。刘备把两个兄弟召集在一起 。问:二位贤弟,夏侯惇引兵到来,应该如何迎敌呀?张飞说道:可派遣孔明前去迎敌呀 。刘备说:智赖孔明,勇须二弟啊 。
【关羽张飞对诸葛亮是有多不服,为何偏偏服徐庶,还听从他指挥?】这段对话看出,张飞关羽对孔明心中多有不服 。后面孔明出场也看出了这一点 。他说: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 。
事实上,关羽是一个傲人,张飞是一个狂人 。刘备三顾茅庐,两个兄弟大雪天在门外面忍着孔明摆谱,心中自然是老大不痛快 。所以诸葛亮后来虽然通过几场战役让关张二人了解了自己的才能,但始终不能让二人心服口服 。
为了彻底让关羽折服,赤壁之战之时,孔明还专门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表面看是因为天不灭曹,卖给关羽一个顺水人情 。实则是当着全军将士之面,挫挫关羽的锐气 。
即使这样,关羽始终也没有认可诸葛亮 。包括张飞在内,他们对孔明的用兵用计是服气的,但不服的是孔明的为人处世 。孔明这人做事太过摆谱,让人感觉不爽快 。所以关羽、张飞从不把他当成与自己一样的性情中人 。
事实上,后来关羽独守荆州中了吕蒙之计,结果刘封与糜竺不救,感觉隐隐约约都有诸葛的影子 。关羽丢失荆州之后,糜竺莫名其妙投降了吴国 。按道理说,糜竺早年就跟随刘备,他是刘备的小舅子,没有理由投降的 。或许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也未可知 。
诸葛亮来了之后,关羽、张飞始终跟这个丞相有些隔心 。难道是因为武将天生轻视书生吗?不是这样的 。因为之前徐庶来的时候,他和关张就能迅速融合到一起 。
1.
徐庶跟诸葛亮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此人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也没有任何铺垫过渡 。而且,此人出山之后,连续打了一个漂亮的“连环三仗” 。
看诸葛亮打仗,给人感觉是什么?是沉重 。每仗都要先运筹帷幄,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每临大事有静心 。这一静心,总给人一种大战来临的感觉 。所以诸葛亮打仗的特点是“举轻若重” 。无论大仗小仗,都要精打细算 。
徐庶就不是这样了 。他这个人是“举重若轻” 。
徐庶面对的敌人是曹仁与李典 。
曹仁是曹操阵营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将军 。在樊城之战,被关羽水淹的情况下,还能死守,一直等来徐晃,最终打败当时威震华夏的汉寿亭候关羽 。
那么我们来看看徐庶是如何谈笑间让曹仁部队灰飞烟灭的 。
巧的是,主战场也是樊城 。
第一仗,曹仁派吕旷、吕翔做为先锋前去厮杀 。
探马飞报玄德 。玄德请徐庶商议 。徐庶说:“既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 。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 。”
我们看,徐庶安排的第一条原则,是“迎敌于境外” 。跟敌人打仗不在自己的境内打,要在境外迎敌 。结果这一仗简单又漂亮,赵云单挑了吕旷,张飞单挑了吕翔 。
大家看,徐庶安排关张赵云迎敌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人有不服和牢骚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严格说起来,徐庶这个人不光能排兵布阵,而且是一个侠义之人 。书中借程昱之口介绍,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 。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