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杀魏延?担心自己死后刘禅驾驭不了

诸葛亮为何杀魏延?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被刘禅尊为相父的十几年中,运用手中掌握的大权,采取一系列隐秘晦暗的手段,对魏延的多次建议和行动,进行掣肘与压制,直至借机处之,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怀疑之心作祟,怕今后后主刘禅驾驭不了魏延而出乱子 。
逝者如斯长江水,
浪花淘尽几英雄 。
【诸葛亮为何杀魏延?担心自己死后刘禅驾驭不了】可怜良将魏文长,
却因反骨留骂名 。
终南捷径固可走,
奈何成败两皆空 。
莫若淮南羽化去,
不与吴王陷纷争 。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 。”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 。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延杀害 。魏延是蜀汉举足轻重的栋梁之才,遭此厄运,实在令人不平和惋惜 。历史是公正的,应当用史实为魏延正名 。
敢于临危受命的才将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汉,深得刘备依赖和重用的良臣 。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领部属随刘备入蜀,想为光复汉室建立一番功绩,因而屡立战功而不断升迁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夺取汉中,封汉中王,迁治成都,需要一位将军镇守汉中 。众将皆以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有心镇守汉中;哪知刘备却破格启用魏延,提拔他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全军为之震惊 。对蜀汉来说,汉中和荆州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又居于门户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魏延镇守汉中,足见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
有一次,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现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担当?他慨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之力而来,让我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将十万之众来袭,让我为大王吞之!的确,他“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辜所托 。在镇守汉中的6年里,连曹魏一流名将张颌、曹真也不敢正视汉中一眼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拜魏延为镇北将军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更以延为都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延西入羌中,与魏国名将费瑶、郭淮战于阳溪,获全胜 。后主即迁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
魏延献“子午奇计”
魏延是一位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军事奇才,却受到诸葛亮的质疑和压抑 。可以这样说,魏延的军事谋略,关、张、马、黄、赵有所不及 。每次出征,魏延都要求自己领兵一万,与诸葛亮分道出击,诸葛亮始终未允许 。更为遗憾的是,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魏延献“子午奇计”,诸葛亮弃之不用而错失良机 。当时,刘备已经去世 。魏国轻视蜀汉,主要对付东吴,关中防御薄弱,镇守关中的是庸才夏侯楙 。魏延综合分析了当时敌我形势和有利时机后提出:“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 。如此,则咸阳以西可定矣 。”可是,诸葛亮以为此计甚险,不如从坦道,先取陇西 。在出军祁山时,“论者皆言”以魏延、吴壹作先锋“为宜”,可诸葛亮“违众拔谡”,结果招致街亭大败,使蜀汉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大好时机 。首次北伐失败,却惊醒“睡狮”,魏明帝立即把无能的夏侯楙调走,改派曹真镇守关陇,后又由诸葛亮之劲敌司马懿统领抵蜀 。从此,蜀汉攻取关陇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