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简介清朝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刘永福介绍

刘永福: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 。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 。
刘永福(1837―1917),原名业,又名义,字渊亭 。清末将领 。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 。早年为水手 。咸丰七年(1857年)参加郑三、吴亚忠反清起义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称黑旗军 。同治六年(1867年),清军进攻吴亚忠的黑旗军,次年刘永福率余部三百余人进驻保胜(今越南老街),屯垦安民 。队伍很快发展到两千余人 。同治十二年,法国侵略军进攻越南河内等地,他应越方要求,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在河内西郊大败法军,斩法军首领安邺上尉等数百人,乘胜收复河内 。次年,越南国王授予他三宣副提督之职,让他管理宣化、兴化、山西三省 。
光绪九年(1883年),法军占领越北南定省,企图进犯广西 。刘永福率兵三千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同法军激战,黑旗军大胜,毙法军司令李维业以下数百人 。越南国王封刘永福一等义勇男爵,任三宣提督 。同治十年,法国侵略军五千余人大举进攻越南,占领红河三角洲,后又进攻台湾基隆港 。清廷被迫向法国宣战,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的官衔 。刘永福率黑旗军同清军联合向法军进攻,包围宣光,至次年三月伏击法国援军,接着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广威 。与此同时,老将冯子材也在镇南关(今友谊关)重创法军,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形势,迫使挑起战争的法国费理内阁倒台 。就在中国军队打了胜仗时,清廷却下令停战,同法国签订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 。十一年冬,刘永福率黑旗军将士3000人回国,清廷下令裁减,只剩下1200人,次年又逐渐裁减至300人 。
【刘永福简介清朝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刘永福介绍】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 。刘永福奉命率黑旗军两个营赴台湾,帮办台湾防务 。二十一年,清廷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五月,日军进攻台北,署理巡抚唐景崧逃回大陆 。刘永福率黑旗军留在台湾领导抗日 。他驻守台南,与台湾抗日义勇军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 。他在台湾同日军血战近五个月,拒绝日军劝降 。但因清廷断绝援台,义军逐步退至台南,刘永福的部下大都战死 。九月,台南失陷 。刘永福潜回大陆,从漳州到广州,一路上受到当地官民的热情迎送 。
同治二十八年,刘永福任广东碣石镇总兵 。辛亥革命后,曾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 。不久告老还乡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将近80岁的刘永福义愤填膺,要求重上战场 。
1917年1月,病卒 。
广州百姓为怀念他 。今在白云山能仁寺前山石上刻有他上山时写下的造型奇特的“虎”字 。沙河附近有永福村,广州动物园斜对面有永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