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晋宰相谢安与淝水之战不得不说的故事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 , 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 , 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 , 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 , 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 , 这就是淝水之战 。
谢安(320年-385年) , 字安石 , 号东山 , 东晋政治家 , 军事家 , 浙江绍兴人 , 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 , 汉族 。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 , 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 。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 , 从不卑躬屈膝 , 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 , 又处处以大局为重 , 不结党营私 , 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 , 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 , 还能激流勇退 , 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 , “高洁”的典范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与淝水之战不得不说的故事】公元383年 , 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 , 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多万大军 , 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 , 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 , 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 。这就是淝水之战 。运筹帷幄 , 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 。
公元383年8月 , 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 , 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 , 同时 , 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 , 向建康进军 。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 , 旗鼓相望 。东西万里 , 水陆齐进 。”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 , 投鞭于江 , 足断其流 。”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 , 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 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 。经谢安举荐 , 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 , 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 , 率领经过7年训练 , 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 , 迎击秦军主力 。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 , 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 , 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
10月18日 , 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今寿县) , 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 。与此同时 , 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 。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 , 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 , 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 。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 。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 , 截断淮河交通 , 阻断了胡彬的退路 。胡彬困守硖石 , 粮草用尽 , 难以支撑 , 写信向谢石告急 , 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 , 此信落在苻融手里 。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 , 粮草缺乏的情况 , 建议迅速起兵 , 以防晋军逃遁 。苻坚得报 , 把大军留在项城 , 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