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独自抚养三个子女,晚年远走故国

沉樱如樱花般美丽沉静又果断决绝,对于生活,她常说:“我不是那种找大快乐的人,因为太难了,我只要寻求一些小的快乐 。”正如林海音对她的初次印象——“大热的天,她留着汗,一边切西瓜给大家吃,一边跟我谈话 。”沉樱花追求小快乐,只需平平淡淡,让小快乐在身边环绕即可 。可她最终却只能孤身一人,死在了异国他乡 。
出生名门,爱慕文学
1907年,沉樱出生在山东一个有文化的中产阶级家庭,祖上为官,家境良好 。沉樱本名陈樱 。原名陈瑛,乳名娟 。“沉”与“陈”谐音,“樱”系指樱花 。少女时期,她为周氏兄弟(鲁迅与周作人)翻译的日本小说所倾倒,因此取笔名“沉樱”,以表对日本文学的爱慕 。“沉樱”这一名字取得甚好,名如其人,她就像落樱般沉静,美于纯朴真挚,美于温和待人 。
沉樱的父亲接受过新思想教育,二舅父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多才多艺,也是一位新青年 。他们的新思想如微风般拂过沉樱,给沉樱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新生 。
在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很多人的思想都很落后,较少女子可以上学,可是沉樱却上了学 。那时上学或者请人来家里教学都是主要学习四书五经,可是沉樱却爱看“闲书”,比如《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 。她看得津津有味,忘乎一切,对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又有家人的支持,难怪她会如此爱慕文学,这也为她之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一定得基础 。
1920年,沉樱在济南正觉寺街的第二小学校上学 。次年,沉樱进入女子中学读书,著名学者顾随是她的老师 。这般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对于顾老师所教的国文课,都肯极力研究 。她和曹淑英、庄鸿翠、石桂芬、王素馨等,成为顾随的得意弟子 。1924年,17岁的沉樱随家南下,考入了上海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发表作品 。
1928年11月,沉樱的课业习作《回家》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望道主编的《大江月刊》第二期发表,这篇习作得到了作家茅盾的赞赏,此后沉樱又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 。
在台湾文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沉樱的小说创作不如散文、散文的成就不如翻译,这一评价据说曾得到过沉樱本人的认同 。章诒和曾透露自己的写作深受沉樱影响,并称赞沉樱:“她的散文简约纯朴感情真挚,不眩惑于奇巧华丽,不刻意追求艺术特色 。我能学到她的一般,就满足了 。可能一半也学不到 。”还对其翻译作品盛赞,说:“试问这样的翻译,当今还有几人会做?”
在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毕业后,沉樱考入了瞿秋白执教的上海大学 。1926年,在复旦校庆20周年上,马彦祥在田汉的《咖啡店的一夜》担任主演 。当时洪深要从上海大学物色一位女生来担任主演 。由于美丽的外表,以及优秀的演技,又会讲普通话,沉樱被选中担任女主演,《咖啡店的一夜》一经演出,深受观众喜爱,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马彦祥与沉樱在表演中也是十分默契,后来两人合作拍了几部戏,最后两人假戏真做双双坠入爱河 。之后,沉樱进入复旦大学读书,两人的接触更多了,在复旦大学相知相爱 。1928年,马彦祥提前完成了学业,与沉樱举行了婚礼,洪深主持婚礼,从此,沉樱与马彦祥开始了“戏剧夫妻”的生活 。
马彦祥一生结缘戏剧,当过演员、导演,也是戏剧理论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 。马彦祥的父亲马衡担任过几所大学的考古学教授和西泠印社社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他希望儿子毕业后研究学问或去大学教书,但马彦祥欲投身戏剧,令马衡担忧且失望 。他中断对儿子的经济支持,马彦祥一度没有固定职业,生活困难 。结婚后不久,沉樱怀孕了,马彦祥要到各地演戏,常年不在沉樱的身边,两人聚少离多 。后来沉樱生了一个女儿,即马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