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词人柳永:依靠妓女生活葬礼是妓女捐赠完成

窗外雪纷纷,天色暗,心微沉 。世间多变幻,有人故,有人生 。故者已矣,生者盼天明 。那一场浮生,那一场梦,那令人羡慕又令人感叹的风流,最后也都消失在风中 。
一颗星升起,又坠落,穿过厚厚的云厚,看遍世间的风景,体验人生的跌宕,最后坠入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 。曾那样高高在上,闪着光华,穿行在天空之中,没有固定的轨迹,曾那么洒脱,那么自在 。结果,虽然沉没,却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闪烁 。
那一年的柳府,喜气盈门 。柳家第七位小少爷的降临令全府上下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里 。传说那一日,柳府中的一架古筝自鸣不已,琴声悠扬,传到了半里之外,所有人都说,这是吉兆 。当天夜里,天空中的文曲星也格外明亮,仿佛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想要告诉世人一件天大的喜事 。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在柳府中响起,那是生命的象征,是初生的喜悦 。床榻上的柳夫人虚弱地望着那小小的生命,脸上露出了安慰和喜悦的神情 。柳老爷一贯的儒雅中竟然也掺进了一点激动 。
柳家是儒官之家,自祖上以来,文人雅士辈出,柳老爷饱读诗书,为人儒雅,柳夫人待人和善,知书达理,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是件幸福的事 。每日,母亲慈爱温柔的目光笼罩着这个小小的婴孩,父亲温和的话语滋润着这颗幼小的心灵,小婴孩就这样一天天平安地长大了 。
这孩子最初名为三变,字耆卿,后改名为永 。“三变”源于《易经》中的“三变而成一爻”,“三变而八卦成” 。想来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把握好变易,一生顺利 。至于 “永”,或许是他在日后感到“三变”对他的人生并无帮助,才会转而渴望一成不变吧 。
春去春回,日升日落,花谢花开 。十几年后,北宋便有了一名专心写词之人 。数十年之后,世上便有了一名才气卓绝,词风清美的著名词人--柳永 。
有人将柳永的一生比作一部精彩的章回小说,小说的开篇是众星捧月的童年,之后是春风得意的少年生活,然后是青年时的自负和潇洒,正当人们以为之后的情节会无限风光时,色调却突然暗了下来,仕途不顺,明星坠落,爱恋艰辛 。这样曲折的过程出乎人们的意料,却为他的一生更添了几分传奇 。
对孩子进行儒学教育是柳家的传统 。那些儒家经典,柳永自小便开始学习,起初他不太懂,然而天资聪颖的他,很快便记住了那些句子,并渐渐掌握了其中的意思 。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中,柳永渐渐长成一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少年 。
在当地人的眼中,柳家七少爷可称得上文曲星下凡,他年幼时便能背诵大量诗词典故,并且谈吐文雅,待人有礼 。每每走在街上,都有无数充满了羡慕和赞赏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
少年时的柳永被当地的人们视为神童,周围的人但凡提起他,都会不由得羡慕柳家出了这样一位才学品德都如此高洁的小少爷,并纷纷说,这位小少爷日后定是能成为出色的人,为柳家的门楣添上一抹金光 。
听到周围人的称赞,柳老爷和柳夫人也感到非常安慰,他们更加用心栽培柳永,并时时鼓励他,称赞他 。因为自小在赞扬声中成长,柳永从来不知失败为何物,也不知失意为何物,无论何时,他的心中总是充满了自信,而这种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也渐渐变得有些自负了 。
对于诗词,柳永总有着他自己的感悟 。他能流利背诵那些名篇佳句,也能对那些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道理有深刻理解 。
在宋朝年间,文人所处的地位有些奇妙 。由于当时的政策是崇文抑武,所以一旦有某位文人创作出一篇佳作,那作品就会立刻红遍大江南北,此人也会因此一篇作品而名扬天下 。然而,名声易得,仕途难求 。一首小诗或许能使一位文人扬名,却不能使他平步青云,直入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