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词人柳永:依靠妓女生活葬礼是妓女捐赠完成( 二 )


在当时,参加科举,金榜题名,是大多文人唯一能够步入仕途的方式 。所以许多家庭都会对孩子从小灌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及 “读书为做官”的思想 。柳家虽然也希望柳永考入仕途,却只是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 。
从小家庭的教育让柳永将仕途看得很重,但从未经历过失败的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举世罕见,若是有朝一日参加科举,必然能够考得功名,走入仕途 。他或许还曾想过,自己身着华丽的衣服,被皇帝亲自接见,赐以高官,然后衣锦还乡,人们站在两旁夹道欢迎的情景 。
不幸总像一个没有礼貌的孩子,在人们毫无准备之时到来,打扰人们的幸福 。柳永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 。突然之间听不到父亲的教诲,看不到父亲的身影,柳永的心里非常难过,他开始变得沉默,开始习惯一个人静静地思考 。
失了父亲,生活却还要继续 。数年之后,柳永长成了一位风度翩翩、谈吐高雅、学识满腹的青年 。许多人见到他,都会联想起多年前去世的他的父亲,他身上散发着的儒雅和才情,与他的父亲如出一辙 。
只是,青年柳永的身上也开始生出一些不一样的气质,洒脱、放荡不羁、风流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变得喜欢出入“秦楼楚馆”,喜欢与风尘女子和歌妓做伴,与她们饮酒,为她们填词,听她们的放浪轻笑,看她们的媚眼如丝 。
之前视柳永为神童和柳家希望的人纷纷皱眉,叹惜这位柳家七少爷自轻自贱,与一群卑贱女子称友,为她们写些靡靡之词,玷污了自己的才华 。若是长此以往,定会自毁前途 。
柳永却不以为意,在他眼中,她们与他是平等的,没有高贵与卑贱之分 。他欣赏她们的才艺,同情她们的身世,理解她们的辛苦,对她们每一人真心以待 。这份真心,这份理解,也使她们对他多了几分信任和尊敬 。否则,也不会在他身故之后出钱为他安葬,并在每年他的忌日聚在一起召开“吊柳会” 。
柳永眼中的姑娘们个个才貌出众,声音柔美,如同天上的仙女 。《少年游》中,他称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木兰花》中,他赞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 。
他从不认为这些场所有何不妥,也从不认为这些地方的女子有何不妥 。他明白她们当中许多人的身不由己,若说她们真的有错,只错在没能生于好的人家,使她们无法得到应有的宠爱 。他还在《少年游》中发出了“一生赢得是凄凉 。追前事、暗心伤”的感慨 。
柳永的温柔、体谅和真诚赢得了歌妓们的心 。在当时的歌妓之中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哥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
她们口中的“柳七”,便是柳永 。
柳永善于填词,他时常填些词与那些女子,让她们将他的词唱出去 。许多文人清高,不屑于此,他不但丝毫不介意,反而以此为乐,常在花丛中听那些莺莺燕燕吟唱他的诗,颇感惬意 。
柳永就是这般真性情,去自己喜欢的场所,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人 。入京之后,他也时常出入这类场所 。这样一位善解人意,温柔洒脱的男子本就极容易招来姑娘们的喜爱,何况他还有满腹的才华,能够为她们写出动人的词来 。所以入京不久,柳永的名字便在这些姑娘们中传开了 。
柳永的词浪漫唯美,意境深远,被那些女子们用柔情的声音合着曲子唱出后,更添了几分诱人和美感 。唱者爱其词,听者也爱其词,所以他的词被传唱得极广 。只是,风尘女子毕竟身份卑微,遭人偏视,而他的这些词中描写的内容又多与这些女子有关,所以即使这些词能够广为传唱,也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