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倭寇真相:首领多是中国人主力是日本人( 二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王直在杭州被斩首 。临刑时他不胜怨愤地说:“不意典刑兹土!”伸颈受刃,至死不求饶 。
倘若王直真的没有主使海盗劫掠沿海的话,那么他最大的罪状也不过是“要挟官府,开港通市”,而终其一生卑微而终极的梦想,也不过是成为一名海上的“红顶商人” 。
万千中国“倭寇”人头落地
诱杀王直,让朝廷在海商和海盗中信义尽失,他们由绝望、怨恨而至彻底堕落,很快“新倭复大至” 。在俞大猷、戚继光等全力攻打下,毛海峰先据岑港坚守,后突围南下占据福建浯屿,进行了疯狂的报复,闽广遂成倭患的重灾区,沿海县城纷纷沦陷,天下震惊 。古来杀降不祥,就在王直死后不久,胡宗宪也被反复弹劾并下狱,最终含恨自杀 。
可以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万千中国“倭寇”人头落地,而连绵的动乱和镇压也极大地消耗了明王朝,亦使东南沿海富庶之区遭到严重的破坏 。朝廷逐渐意识到这一点,1567年嘉靖皇帝驾崩后,新即位的隆庆皇帝立即批准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铁幕低垂的大明海疆终于从内部撕开了一道小小的裂缝,依稀透进一线曙光 。而诸多找到生机的中国“倭寇”亦很快由寇转商,“倭患”迅速得到了缓解和平息 。
共谋一场虚构的异族入侵
倭寇历史可大致归纳为前后两期 。前期倭寇指的是14、15世纪进犯朝鲜半岛,以掠夺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为目的的倭寇,以及元末明初时与方国珍、张士诚余部勾结犯山东的倭寇,这个时期的倭寇基本为来自日本的“真倭” 。而后期倭寇,即16世纪的“嘉靖大倭寇”则为“假倭”,确切地说是“中国之寇” 。
在嘉靖朝残暴严厉的海禁法令下,入海者一旦事发,便可能株连九族,从沿海民众的角度考虑,冒充“倭”可以保护家人 。至于那些沿海官军,遭遇动乱时,不管是不是倭,只要上报为“倭乱”,就可以把问题“政治化”,失败了容易推卸责任,赢了则奖赏更高 。而对于庙堂之上的统治者来说,将沿海民乱定义为外族入侵,将其极端仇视的海商力量与叛国者画上等号,镇压起来也更为便利与合理 。于是,一场因海禁而导致的海滨民众的抗争和叛乱,便被各怀目的的几方,共同虚构、共谋为了一场异族的入侵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
【揭秘明代倭寇真相:首领多是中国人主力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