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太宗即位之后是为何杀掉弟弟和侄子呢?

976年 , 38岁的赵光义登基称帝 , 史称宋太宗 。而太平兴国的年号 , 可谓太宗一生的追求 , 而太宗即位之后的种种行为 , 却给这四个字蒙上了一层阴影 。宋太宗一生挥之不去的就是夺位之后的疑虑 , 他致力于开创自己的天下 , 即位之后等不到第二年 , 立刻改元 , 就是极端不自信 , 努力造成既成事实 。又把自己的名字赵光义改为赵炅 , 炅 , 和光同义 , 明亮的意思 , 可是没有了原来的排行意义 , 看或许太宗心中不想让世人把自己仅仅看成是赵匡胤的弟弟 , 而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君王 。可惜后人还是称其为赵光义 , 真是徒劳呢 。
夺位的事情就不赘述了 , 在夺位之后 , 如何缓和矛盾 , 坐稳龙椅 , 是赵光义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赵光义解决的很不错 , 太宗继位后 , 大封群臣 , 尤其对赵匡胤的儿女和赵廷美特别优待 , 安抚自己的敌对派 。毕竟秦王赵廷美手握重权 , 而宋皇后和赵德昭等人也有一大批自己的人马 。太宗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 , 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 , 以防和赵德昭等人勾结 。而当时的宰相卢多逊等人 , 和太宗关系密切 , 早在藩邸 , 太宗就刻意结交 , 卢多逊也成为太宗朝的第一位宰相 , 风光了好几年 。太宗又把自己的心腹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 , 慢慢替换太祖朝的大臣 。
而赵普因为权力过大 , 在太祖晚年已经罢相 , 赵普和太宗关系不和 , 据传是太祖问起皇位继承问题时 , 赵普说了太宗的一些坏话 。在两人和好之后 , 赵普当然说一切都是谣传 , 自己怎么会说太宗坏话 , 肯定是政敌卢多逊造谣 。而太宗也不再深究 。事实呢 , 我想 , 在当初赵普追随宋太祖的时候 , 自然一切围绕太祖考虑 , 而赵光义正是太祖晚年最大的政治对手 , 也是威胁到太祖皇子赵德昭继承皇位的最大障碍 , 说一些“坏话”完全合理 。不过 , 安抚只是第一步 ,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还需要斩草除根 , 让赵廷美、赵德昭兄弟从眼前彻底消失 。而恰在太宗苦无良策的时候 , 赵普上书 , 表示自己曾经在杜太后临终之时参与“金匮预盟” , 是现在唯一的最好的证人 。于是太宗把赵普调回京师 , 两人密谋 , 一拍即合 , 以往的种种分歧 , 风流云散 。赵普一生追求权力 , 在权力边缘的日子是危险的也是他不能容忍的 。而赵普的加盟 , 也让太宗对太祖的众多旧臣有了最有号召力的旗帜 , 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得位不正的尴尬局面 。
于是两人合谋出台了“金匮预盟” , 说杜太后临终之时 , 考虑到五代尤其是后周失去王位世因为国无长君 , 因此遗命赵匡胤百年之后传位其弟赵光义 , 赵光义传赵廷美 , 赵廷美再传赵德昭、赵德芳 。金匮预盟使太宗朝初年蠢蠢欲动的反对派暂时的平静下来 , 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希望 。几年之后 , 太宗权势稳固 , 就深感“金匮预盟”是自己百年之后最大的祸患 , 群臣以为太宗皇帝百年之后会传位给赵廷美、赵德昭等 , 两位的势力不但没有削弱 , 反而更加强大 , 成为威胁到太宗统治的主要力量 。“金匮预盟”只是权宜之计 , 而且兄终弟及的弊端 , 太宗比谁都清楚 , 而发生在赵德昭身上的一件事情更加深了太宗的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