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知识大全图解 笔记本电脑详细介绍( 三 )


在笔记本电脑市场,2012年全球笔记本出货量约2亿部,2013年、2014年将在这一规模的基础上保持小幅增长,我们在参考各家资讯机构预测数据的基础上,中性预计2013年、2014年笔记本出货量分别为2.0亿部、2.08亿部,2013年渗透率约为15%,2014年渗透率进一步上升至32% 。我们认为随着的推广,笔记本电脑将在2013年、2014年全面推广加装触摸屏,预计带触屏笔记本电脑的渗透率2013-2014年分别为15%和32%,对应触屏需求量约为0.3亿片和0.66亿片
全球笔记本电脑触屏需求预测(百万片)
大尺寸触屏产品对现有产能消耗较大 。以5代线为例,5代线的玻璃基板(*)切割14寸屏可以切成15片,切割4.5寸屏则可以切成160片,其产能是14寸屏的10.7倍 。
针对大尺寸触屏产品,终端厂商与触屏厂商以TOL技术为主 。未来随着良率与产能一步提升,TOL触屏产品将在大尺寸触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我们假设笔记本电脑屏幕尺寸一般为14.0英寸,行业平均良率2013年为80%,2014年为83.75%,行业平均达产率为88%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统计了行业内核心厂商的供给情况,2013-2014年触屏供给量分别约为0.25亿片和0.62亿片,可进一步推导出2013年供需比为0.85,2014年供需比为0.94 。综上,我们认为随着触屏笔记本电脑渗透率的提升,2013年、2014年大尺寸触屏供需紧张,将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1]
处理器
处理器可以说是笔记本电脑最核心的部件,一方面它是许多用户最为关注的部件,另一方面它也是笔记本电脑成本最高的部件之一(通常占整机成本的20%) 。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基本上是由4家厂商供应的:Intel、AMD、VIA和,其中已经逐步退出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市场,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 。在剩下的3家中,Intel和AMD又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 。
不过,同样是Intel的处理器,由于产品新旧更替和不同定位的原因,也存在多个不同的系列,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三类:
Intel处理器:
7张
戴尔笔记本电脑
1 Core架构处理器:中文名为酷睿处理器,这是Intel于2006年1月初发布的全新架构产品,包括双核心的Core Duo处理器和单核心的Core Solo处理器 。酷睿处理器不仅分为单双核,还分为标准电压(即型号以T开头的)、低电压(型号以L开头)和超低电压(型号以U开头)3种,分别针对不同应用需求 。标准电压版处理器应用于主流的笔记本电脑,此类产品多采用14英寸甚至更大的屏幕,偏重于计算性能 。低电压版处理器通常用于12英寸屏幕的产品,追求性能与功耗的平衡 。超低电压版的处理器,往往用于那些追求超高移动便携特性的产品,屏幕尺寸较小,电池寿命很长 。Core架构的处理器具有非常出色的性能和功耗控制水平,是Intel发展的重心,Intel的台式机、服务器处理器也都采用此架构,代号为的新一代台式机处理器已经被正式命名为Core 2 Duo,并于2006年7月23日正式发布 。
2 -M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是伴随着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共同出现的 。最开始,这款处理器是以主频来标示型号的,例如-M 1.6GHz等,但是到了2004年5月,伴随着代号为的新内核的出现,-M开始转向一种新的命名方式,例如1.6GHz的-M处理器(内核)被命名为-M 725 。到了2005年初,随着平台的问世,-M处理器的型号进一步升级到以数字“0”结尾,1.6GHz的-M处理器又开始叫做-M 730 。-M 1.6GHz、-M 725、-M 730,这三者主频完全相同,但是-M 1.6GHz是第一代迅驰搭配的处理器,采用内核,二级缓存容量为1MB,前端总线频率为;-M 725则是内核的处理器,二级缓存容量2MB,前端总线频率为;-M 730是平台笔记本电脑搭配的处理器,同样也是内核、2MB二级缓存,但是前端总线频率升高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