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是什么意思?古诗文名句典故详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名句的诞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1林修2竹;又有清流激湍3,映带4左右,引以为流觞5曲水,列坐6其次7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8,亦足以畅叙幽情 。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完全读懂名句
1.茂:茂密 。2.修:修长、高 。3.湍:指水势很急 。4.映带:辉映环绕 。5.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6.列坐:排列就座 。7.其次:在(曲水的)旁边 。8.咏:吟诗作赋 。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脉和丘陵,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子的四周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清幽的情怀 。
文章背景小常识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写得一手好字,可说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后人尊称为“书圣” 。

崇山峻岭是什么意思?古诗文名句典故详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文章插图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他的父亲、伯父、堂兄弟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则首推《兰亭集序》 。
《兰亭集序》的写成缘起于东晋社会承自古代的一种风俗 。东晋时,每逢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便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生活在东晋的王羲之自然也遵从了这个风俗,在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王、谢子弟等41人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各抒胸怀 。事后这些即兴诗作编为《兰亭集》,王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写下了这篇传诵古今的《兰亭集序》 。
这篇序中不仅记录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更抒发了王羲之自己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全文虽有骈句,但却一点也不显拘谨及呆板 。
《兰亭集序》顾名思义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的,只是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者则叫“跋” 。序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但就《兰亭集序》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可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
名句的故事
传说当年王羲之与朋友在兰亭聚会时,42位名士排排坐在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溪水中,让杯子随水而动,酒杯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杯 。
正当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情境中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作的37首诗汇编成集 。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开始起哄,推举王羲之来写一篇《兰亭集序》 。而酒意正浓的王羲之,二话不说地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宾主尽欢 。
但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便伏案挥毫又在纸上将序文重写了一遍,但却怎么看都觉得不如第一篇好,他又不甘心,因此一连重写了几遍,可是都再也比不上第一篇所写的舒展、飘逸 。
崇山峻岭是什么意思?古诗文名句典故详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文章插图
这时他才明白,他在醉后写的那篇序文已经是他一生的顶峰之作了,他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他再怎么写,都永远比不上第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