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年年治年年涝怪圈 城市内涝顽疾该如何根治

城市内涝这个慢性病有没有办法治好
【陷入年年治年年涝怪圈 城市内涝顽疾该如何根治】部分城市区域性暴雨洪涝较常年重 , 部分城市“洪涝夹杂”
● 近期 , 我国经历了大雨量大、局地特大暴雨 , 部分中小河流洪水频发、反复 , 区域性大暴雨洪涝较常年重 。, 混合洪水和洪水的特征"
● 目前 , 整个内涝防治体系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 城市缺乏现代内涝防治体系 。手段也缺匹配
● 城市内涝治理要因地制宜 。老城区要结合城市更新 , 开展城市管道改造、LID建设、雨污分流;新城区要创新规划管控 。根据城市水文原理 , 全面评估内涝风险 , 预留排水渠道
□本报采访人员赵丽
□实习生贾杰
近期 , 应急管理部多次发布国家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 , 均提及防治城乡内涝 。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 , 截至7月22日 , 自6月1日主汛期以来 , 江西等27个省(区、市)受洪涝灾害4.552.3万人次 , 安徽、湖北、湖南 。受灾142人遇难或失踪 , 3.5万间房屋倒塌 , 直接经济损失1160.5亿元 。
这些数字背后 , 城市内涝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 。
最近 , 我国遭遇大暴雨 , 水量大 。当地发生了极端暴雨 。部分中小河流洪涝频发、反复发生 , 区域性暴雨洪涝多发 。据全国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晓涛介绍 , 今年部分城市已呈现“汛汛、汛汛”的特点 。, 和混合洪水” 。
其实 , 老城区因暴雨成为内涝重灾区 , 这并不新鲜 。广场变成大海 , 街道变成河流;公交车被困 , 车没有顶棚;井盖被冲走 , 下水道成了陷阱……
如何走出“年年治涝”的恶性循环?城市内涝慢性病如何治愈?接受《法制日报》采访人员采访的专家认为 , 应因地制宜 , 结合老城区与城市更新 , 开展城市管道改造、LID措施建设、雨污分流等 。文理 , 充分评估内涝风险 , 为洪水留出渠道和空间 。针对特大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 , 需要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 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
平均每年有 100 个城市被洪水淹没
今年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 。
从2012年北京“7月21日”特大暴雨到2013年7月辽宁、沉阳、阜新等多地城市暴雨 , 城市内涝严重;紧接着2014年7月 , 安徽合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 致使长江东大街和东一环下的桥梁被严重淹水 , 数十辆汽车被困……
根据水利部历年《中国洪涝灾害统计公报》数据 , 2006年至2017年 , 平均有157个县级以上城市发生洪涝内涝;年际差异较大 , 2010年、2013年等最高年份有258个城市和243个城市出现内涝 , 2007年和2017年等最低年份分别有109个和104个城市出现内涝 。
以2017年为例 , 在灾害程度较轻时 , 全市内涝影响人数仍达21人8.72万人 , 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人5. 68 亿 。
另外 , 有业内人士指出 , 上述水利部计算的内涝城市数据仅针对内涝 , 是指河流洪水进入市区或降雨造成严重内涝并造成经济损失或造成经济损失的城市 。人员伤亡 , 而一般城市内涝如无重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不明确 , 不计入统计 , 多灾只统计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