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 三 )


琅琊台

文章插图
琅琊台跺脚沟在琅琊文化陈列馆东侧,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道绿涌翠漩的山沟—跺脚沟 。相传秦始皇修筑琅琊台,强征劳役,百姓苦不堪言,人怨天怒 。秦始皇白天刑驱百姓筑台升高一层,一夜间台西侧的山头也长高一截 。就这样,这边不停地筑台,那边山也不停地长高,琅琊台总是高不过西山 。秦始皇怒不可遏,在西山上狠狠跺了三脚,那西山才停止了长高 。他跺脚的地方陷成了一道山沟,人们叫它“跺脚沟” 。沟底溪水淙淙,溪边野蔷薇丛生密布 。沟内到处生长着高大的板栗树,夏季枝繁叶茂,林荫清凉;秋季,果熟落地,游人在路边上就可捡到板栗,给人一份惊喜 。徐福殿跺脚沟北端,一组秦代风格建筑群落依山而建,这是为纪念开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先人徐福而建造的徐福殿 。建筑面积871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和东西两庑 。前殿正中是徐福塑像 。四壁挂着介绍徐福生平和东渡日本事迹的大型工笔画 。殿内还展览着中外关于对徐福研究的着述 。后殿和两庑展出文物和名人书画 。徐福是中日、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深受中国、日本和韩国人民的尊崇 。日本和韩国的社团前来进行徐福遗蹟探访,必来此谒拜 。云梯徐福殿后,在琅琊台和争高山的连线线上,有一条沿着山坡修建的花岗岩石阶路,宛若天上飘下的白绸带,人们称它为云梯 。据志书记载,这里原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三条御路之一 。1994年在御路原址修建,高152米,宽2.8米,共336步台阶,中有4个平台 。云梯两边的山坡上乔木、灌木、藤类等植被遍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观龙阁攀上云梯顶端,在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片平地,平地北侧的仿古楼阁,名为观龙阁 。主阁两层,两侧为引廊 。阁前是演出和观看文艺节目的广场 。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琅琊台上空的云经常变幻成龙的形状,出现龙飞龙舞的景象 。每到东南风起,琅琊台下龙湾里的波浪,不是滚滚滔滔横着捲来,而是纵着奔腾,呈“龙”状 。每道波浪都龙头高昂、龙鬚飘拂、龙身矫健、龙尾舒展 。
琅琊台

文章插图
琅琊台整个龙湾里,龙隐龙现,龙腾龙跃,龙吟龙唱,形成万千银龙聚会的场面 。在观龙阁观看琅琊台龙奇观,更能感受到万千银龙在龙湾聚会的磅礴气势 。观龙阁放映厅还播放《琅琊台观龙》电视记录片 。秦兵马俑布阵馆:设在观龙阁东侧的一个山洞内,分3个展厅展示秦军队的3种作战方阵 。这些兵马俑是根据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缩制的,方阵依原样布置,阵势奇妙,深藏玄机,威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军威 。秦御路秦御路,是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 。从观龙阁向东沿琅琊台北坡的一条鹅卵石路前行200多米,就到了秦御路 。
琅琊台

文章插图
如今的御路是1994年在旧路基上重建的 。路中间是用黑方砖铺成的平滑路面,两边是用花岗岩砌成的台阶,路沿有石雕护栏 。路宽6.8米,高135米,共有386步台阶,中间有4个宽敞的平台 。在第三个平台东侧有当年重修御路时开掘出一处古建筑遗址,它由黄色岩石一层层垒砌而成,外形象古埃及的金字塔 。登御路,可听到前面人的脚步声非常特别,如踏在水中,与秦得水德之说很巧合 。登上了琅琊台顶,纵目四周,但见峰峦起伏于脚下,沧海铺展至天边,人离天格外近 。望越楼望越楼是一座古楼亭建筑,在琅琊台顶的东侧,亭中立有紫铜锻造的越王勾践铜像,他身披铠甲,手按腰间长剑,一派怀抱四海的英雄气概 。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徙都琅琊后,在琅琊山上起观台,又在台东顶建望越楼,以登楼南望家乡会稽 。望越楼是观海上日出的绝佳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