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幼小科学衔接分析报告 大班成长档案中国之最( 四 )


“从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看,小学阶段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幼儿园实行的是课程游戏化 。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看,进入小学后还应适当保留游戏化教学形式,在创造性游戏、规则游戏中实现幼小渐进式、缓坡度衔接 。”这是济南市纬二路幼儿园和纬二路小学,两个学段的班主任老师一一结对,彼此走进对方课堂后达成的共识 。这些共识很好地解释了幼儿园与小学互换课堂的意义与价值,即增进了理解,实现了学段互通 。
关键词:教研共同体,搭建交流平台
联合教研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合作,形成共同体 。《江苏省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实现联合教研的可行策略,即各地成立由1名小学教研员和1名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 。联合教研小组要主动搭建区域交流平台,组织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在实践中,不少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联合教研共同体 。比如,南通市通州区形成了区、片、学校三级教研机制 。其中,区级层面由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牵头,教师发展中心小学及幼教教研员、各教育督导组小学及幼教教学辅导员、部分小学及幼教名优教师组成联合教研组,负责全区幼小衔接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 。各教育督导组牵头的片级教研组负责本区域幼小衔接的各项教研工作 。各结对小学、幼儿园成立的校际联合教研组则通过校际、园际的互相听课、评课、联合审议等活动,实现研修的有效衔接 。
在寿光市圣城街道教育学区,幼儿园就近结成研学共同体,探索出园内独立教研、园际区域教研、幼小联合教研的“三位一体”教研体系 。
铜仁市碧江区则将全区划分为8个幼小衔接教研责任区,形成全区全覆盖的8张辐射网,建成8个幼儿园与小学学习与发展共同体 。同时,1个片区签约1名高校专家,共聘任8名高校专家长期、持续指导片区幼小衔接工作 。
联合教研搭建起了幼小交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 。在实践中也发现,尽管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在各自关于幼小衔接的实施方案中,都提出了提升教师实施幼小衔接能力的措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部分地区幼小联合教研仍然主要集中在课程与教学方面,而且依然存在部分小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OECD(经合组织)2017年发布的《强势开端Ⅴ:幼小衔接》提出,幼小衔接包括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衔接、课程与教学衔接及儿童发展衔接 。由此可见,课程与教学只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启动幼小衔接专项教师培训、引导多方利益主体协同共育、加强对儿童的理解与关注,都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
家园校共育: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实现幼小科学衔接,仅仅依靠幼儿园和小学远远不够 。家长是幼儿园和小学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
关键词:问题导向,缓解焦虑
“双减”政策出台前,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班,还有一些家长给孩子“加码”,让孩子学认字、学数学运算,这些都是在增加孩子的负担 。“双减”政策实施后,科学的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衔接的重要一环,是扭转家长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的观念和行为 。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组织幼儿园和小学开展了研究家长心理的课题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团队发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焦虑点,主要集中在孩子的专注力、人际交往、学会书写等方面 。家长虽然在衔接准备上有主动意识,但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 。他们多数认为幼小衔接是大班下学期的事,并没有建立起“衔接贯穿在整个学前阶段”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