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店风物传说》卧牛山的传说 普兰店历史之最( 四 )


庙山
到了南北朝、隋代大业十年,即公元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直攻下都城,逼高句丽投降乃罢兵 。唐代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高句丽王高建武为守祖业,献媚称臣,被封为辽东郡王 。时间久了,高建武野心败露,唐王朝为彻底收复辽东,唐高宗李治于公元668年9月派李世勣大破高句丽,留下薛礼征东放马时叠起的三摞石古迹,现位于太平办事处龙山社区 。(照片三)此时高句丽兵败急退,来不及带走金银财宝,就藏在小庙山附近的一眼井里,并设有暗器 。留下“得到历家一眼井,价值东三省”之说 。
三摞石古迹
下篇
放下卧牛山,再说刘二志告别兄嫂南下之后事 。
二志漂洋过海,在蓬莱下船后,身无分文,同乡同往的互相扶持,结伴同行,以讨饭和给人家打短工为生,居无定所,随遇而安 。几经周转,落脚于登州府文登市 。而立之年遇一知心女子,便落户于荣成岳丈门下 。结伴同乡人,也都在不远处落户,互相周济,互通有无,与当地人相处甚好,传宗接代,子孙无穷 。
二志一直没有返回故里,只是同乡人回乡省亲才得以来回捎话,对胞兄大志和后人略知一二 。草青草黄,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几代人 。大志与二志的后人仍断断续续地有所书信往来,亦知黄牛救主落海一事 。
二志的后人至“远”字辈时,山东、河南一带连年久旱不雨,河流干涸,地裂苗枯,荒山时起烈火,饮水艰难,家无存粮,人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沿途有的饿死,有的病死,所剩无几 。有的揭竿而起,坐山为王 。还有一伙沿街乞讨,无从落脚 。他们越过开封府,行至咸阳,即随军征战,混口饭吃 。
时汉武帝刘彻,招选天下文武才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文官武将整容之壮、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为扩展疆域,繁荣经济,大将卫青几败匈奴,张骞通西域,先后遣使通南夷、西夷、西南夷,疆土大有拓展 。期间,武帝指派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击败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举国受降,乃立益州郡,即今云南也 。军中,刘氏“远”字辈堂兄弟中,有一叫刘远征者,从军郭昌麾下多年,骁勇善战,屡功受赏,部下千人余 。
郭部屯兵云南一小镇时,远征娶一富家才女为妻 。其他堂兄弟除战亡之外,亦就地成家 。时至汉昭帝刘弗陵统治年间,兄弟们全都退伍,就地落户 。此地小名鸭湾子,因多为刘姓,惯称鸭湾子刘 。刘姓家族,多属功将之后,生计无忧,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
经过东汉、三国、南北朝、唐、宋多次改朝换代后,直至元朝末年,胶东一带屡遭战乱,百姓多被杀戮 。时又旱涝交替,颗粒不收,饥饿难度 。适逢瘟疫蔓延,暴尸遍野,惨不忍睹 。极目张望,渺无人烟,一片荒凉 。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和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为再度重振山东军事和经济,先后两次下令从边陲云南移民至山东 。这就是中国有名的第一次大迁徙 。
在这第一次大迁徙中,就包含着刘远征等辈的后裔 。他们按朝廷统一组织,水路两行,日夜兼程,不到百天,即全部落户到胶东蓬莱府刘家沟村定居,东临烟台,南连青岛,终又回到了先祖二志的故里 。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二志后代获知来自辽东的一个歌谣,即“北有荷花湾,南有卧牛山,围着山水转,日子乐无边 。”家族里传开后,大家一致认为,卧牛山想必与关东大志先祖饲养的老黄牛有关 。按先祖“一定要找到大志先祖后代”的遗愿,荷花湾、卧牛山之说便成为二志后人世代相传的保留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