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故里【白起故里】白起故里 , 即陕西省眉县 , 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 , 北跨渭河 , 属秦岭北麓半丘陵地带 , 总体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 , 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特徵 。
基本介绍中文名:白起
逝世日期:前257年
主要成就:二十一年 , 白起攻赵 , 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身份: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人物介绍白起(?—前257年) , 郿(今陕西眉县)人 ,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据《中国姓氏地图》显示 , 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 。武公死后 , 公子白未能继立 , 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 。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歧山、噤县一带) , 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 。公子白死后 , 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 。故又称公孙起 。号称“人屠” , 为秦昭王征战六国 ,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 , 攻陷楚国国都郢城 ,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 功勋赫赫 , 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 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 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常兴镇白家村故里传承据《眉县县誌》记载 , 眉县城东旧有白起城 , 今眉县常兴镇白家村白姓皆白起后裔 。白家村原有白起城、白起祠和白起冢 。白起城东西长约 200多米 ,南北宽大约有80米 ,城墙大约高 8米 , 宽 5米 。白起祠原来有 8亩大 , 修有大殿、走廊、山门等 , 气势雄伟壮观 。白起冢位于村东 , 好似一个小山包 , 传说是白起的兵卒堆土而成的 , 冢内修有天井 , 东西南北 4个窑门 , 里面还有长长的走廊和无数个拐窑 。遗憾的是 , 历经岁月变迁 , 风雨侵蚀 , 白起城早已成残垣断壁 , 白起冢也已夷为平地 , 现只存白起祠 。白起祠堂虽经两次修葺 , 但由于年代久远 , 已摇摇欲坠 。儘管如此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白家村的 360多名白起后裔自发在村外为先祖白起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 希望彰显白家村厚重的人文内涵 , 并能推动当地旅游的发展 。
文章插图
白起故里立碑战绩初显秦国原本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 , 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 , 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 。而后 , 不断向外发展势力 , 国力强盛 。秦昭王时 , 任用白起为将 。白起素以深通韬略着称 ,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 , 白起任左庶长 , 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 。次年 , 由左庶长迁左更 , 出兵攻韩、魏 , 用避实击虚 , 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 , 斩获首级二十四万 , 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 。因功晋升为国尉 。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 , 再升大良造 , 领兵攻陷魏国 , 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十六年 , 白起与客卿司马靳联合攻下垣城 。受封武安二十八年 , 攻楚 , 拔鄢、邓等五座城池 。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 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 , 向东进兵至竟陵 , 楚王逃离都城 , 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 。秦国以郢都为南郡 。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 , 战必克 , 得百姓安集 , 故号武安) 。又攻取楚国 , 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秦昭襄王二十七年 , 大将司马错发兵攻取黔中等地 , 但三十年白起攻楚 , 复取巫、黔中 , 初置黔中郡 。期间黔中等地应为楚国夺回 , 故而史籍中出现司马错和白起两次攻取黔中的记载 。)三十四年 , 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 , 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 , 魏将芒卯败逃 , 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 , 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 。又与赵将贾偃交战 , 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 , 白起攻韩之陉城 , 攻陷五城 , 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 。四十四年 , 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 , 断绝韩国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 , 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 。野王降秦 , 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都新郑 , 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 。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 , 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 。秦兵日渐逼近 , 韩国不能救应 , 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 , 赵国如若接受 , 秦怒必攻赵 。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 。韩、赵联合 , 就可以抵御秦国了 。”于是派人报告赵国 。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 。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 , 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 。”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 , 怎有不要之理 , 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 。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 , 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 , 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 。攻占郢都楚襄王六年 , 秦国以白起为将攻韩伊阙(又名龙门 ,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 , 眉县白起故里碑斩杀韩军24万 。秦昭王并写信给楚王 , 要率领诸侯与楚“争一旦之命” 。楚襄王只得同秦讲和 , 并从秦国娶秦女为妇 。以后的十四年、十五年襄王都与秦昭王相会 , 表示服于秦 。楚襄王十八年 , 楚国有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 , 楚王听说后觉得稀奇 , 就召来询问 。此人却是一位主张合纵的纵横家 , 他用楚国过去的光荣历史和今天的耻辱激励楚王 。楚襄王也有向秦报仇之志 , 经他这一激 , 于是派使臣往诸侯国 , 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 。秦国听到这一讯息 , 当然是不满的 , 于是决心给楚国更大的打击 。楚襄王十九年 , 秦起兵伐楚 , 楚军败 , 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二十年秦将白起攻占楚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北) 。二十一年 , 白起攻占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 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 。楚军溃不成军 , 于是退到陈(今河南淮阳) , 将陈作为都城 , 仍称作郢 。襄王二十一年 , 秦攻占楚国巫、黔中郡 。楚王迁都到陈后 , 聚集楚东地的武装 , 仅得10 余万人 , 向西虽然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 , 但已不能同秦抗衡 。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 , 楚国一蹶不振 , 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长平前奏1、长平之战初期公元前262年春夏间 , 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 , 王龁率军于沁河沿线準备突击 。战事是由赵空仓岭守军同秦前哨部队遭遇开始的 , 守军招架不住 , 秦军步步进逼 。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四月 , ……赵军士卒犯秦斥兵 , 秦斥兵斩赵裨将茄 。六月 , 陷赵军 , 取二鄣四尉 。七月 , 赵军筑垒壁而守之 。秦又攻其垒 , 取二尉 , 败其阵 , 夺西垒壁 。廉颇坚壁以待秦 , 秦数挑战 , 赵兵不出 。”从此太史公极其简明概括地记载 , 可以见出:初战 , 秦军攻势锐不可当 , 秦军很快就突破了赵军空仓岭一带呈犄角之势的防卫体系 。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 , 似乎曾作过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 , 所谓“赵军筑垒壁而守之” , 结果没有成功 , “秦又攻其垒 , ……夺西垒壁” , 终于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一西垒壁(一作西长垒)完全陷落了 。长平之战初期 , 秦赵遭遇时间、地点、经历大较如是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作辨证 。其一:《史记》正义所谓“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 , 即廉颇坚壁以待秦 , 王龁夺赵西垒壁者”云云 , 其义不经 。只有空仓岭防线才是名副其实的“赵西垒” , 而“高平县北六里”处当丹河东 , 属赵军的东线 , 而公元前262年七月初战之时 , 丹河东尚牢牢在赵控制之中 , 以至廉颇退守丹东坚壁待秦后 , 相峙三年 , 王龁终不能突破丹河防线 , 其初战所夺赵西垒 , 自不在“高平县北六里”一带 。其二 , 洪峻先生等主编《中外着名战争实录·长平之战》)称 , 白起预见到赵括的为人与战法 , 部署兵力以对 , “八月 , 赵括果然率军大规模出击 。……秦军两翼奇兵插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 , 抢占西壁垒 , 截断了出击赵军与营垒的联繫 , 构成了包围圈”云云 。此说除了对战场格局、两方战守态势本身交代未所确指外 , 无论与史实上抑或地理上 , 皆嫌不合 。2、秦军攻占赵西垒壁 首先 , 秦军攻占赵西垒壁 , 时当王龁一廉颇三年对峙初期 , 不是最后白起一赵括决战之时出奇兵才攻占的 , 白起及其奇兵固与赵西垒壁无涉 。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这是明白无误的 。其次 , 赵“西垒壁” , 指以天险空仓岭(今山西高平与沁水交界处)为中心的南至武神山、北达丹朱岭的南北防线 , 系长平之战初期廉颇所构筑的 , 当时赵在上党地区能够控制的最西方的首道防线 , 因称“赵西垒” , 一称“西长垒” 。至白起一赵括最后决战之时 , 白起出奇兵插到敌后抢占的 , 不是赵“西垒壁” , 而是横亘于长平古战场最东北的百里石长城(由高平、长子交界处的丹朱岭迤东南直至壶关、陵川交界处的马鞍壑)背后一线 。白起之所以遣奇兵至此 , 旨在阻绝赵军可能来自邯郸方面的一切援兵和粮刍辎重补给 , 斯处盖与初战之时王龁所夺廉颇赵“西垒壁”亦无涉 。其三 , 张习孔先生等以秦军抢占的赵西垒壁在今“高平县北的韩王山高地”(《中国古代着名战役》 , 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 。前文已述其详 , 秦之攻占赵西垒壁 , 时当长平之战初 , 赵西垒壁指当时赵军最西的空仓岭防线 。而韩王山当今高平北与丹河东 , 属赵军丹河防线的纵深阵地 , 是赵军的东线 , ——秦赵最后决战的地方 , 远非三年初战之时赵军的西线 , 这里自不能称赵“西垒壁” 。其四 , 张文达、维民先生以长平之役初战 , 历述冯亭“遂弃上党 , 引残军及难民逃往赵国 。至长平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 , 才遇到赵国大将廉颇带领的驰援上党的二十万赵军 。但因上党已失 , 秦赵两国军队对峙于长平关一线”(《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传略·白起》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云云 。此盖于史实与上古文献记载不合 , 于地理则与是役之初秦赵遭遇于赵军阵地西线(西垒壁)——空仓岭地区亦不合 。3、突破赵的天险空仓岭及其防卫集群 王龁突破了赵的天险空仓岭及其防卫集群 , 攻占了其接应和补给基地——四山环卫、三水汇流的完固要塞光狼城 , 东进丹河的障碍扫除殆尽 , 一鼓作气进抵丹河西岸一线 , 遂形成隔河与赵相峙的态势 。从赵军方面看 , 极富实战经验而老谋深算的廉颇 , 或可遭遇中摸透了秦军战力不可与之正面硬拼 , 或可出于保存实力以伺机后发制敌 , 再未经组织抵抗就撤回丹河东岸沿山一线 , 固守有利地形 , 以丹河为依託 , 全力加固丹河防线 。廉颇在丹东不独有水宽谷深的丹河可凭 , 更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制高点 , 可鸟瞰数十里丹河两岸 , 敌我动静 , 如指囊中 。至此 , “廉颇坚壁以待秦 , 秦数挑战 , 赵兵不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就这样 , 他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势 , 固守阵脚 , 以不变应万变 , 一连坚持数载 , 实力强而急于战的王龁却一筹莫展 , 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从文献记载秦军攻取二鄣城、夺西垒壁后 , 再无任何阵地易手的记载看 , 足以说明这种现象 。战局呈现一种不分胜负的胶着状态 。魏晋北朝时期 , 《上党记》、《水经注》的作者在当地尚能看到的“(长平)城之左右沿山亘隰 , 南北五十许里 , 东西二十余里 , 悉秦、赵故垒 , 遗壁旧存焉”(《水经·沁水注》) , 正是这种状态真实生动的写照 。4、在老马岭“诡运置仓” 秦军远道而来 , 粮刍辎重补给维艰 , 又有好战嗜杀所谓“虎狼之国”之名 , 在上党可谓“失道寡助”;赵军则以逸待劳 , 补给可源源而来 , 又有上党吏民的全力支持与合作 。这就决定了秦军利于速战速决 , 赵则利于持久之战 , 而所以“秦数挑战 , 赵兵不出”者 , 正是这种战略战术利害的客观反映 。强秦弱赵之所以有数年相峙局面的出现 , 则是廉颇战略思想、军事艺术远胜于王龁的客观反映 。上述难分难解的战局倘若长此下去 , 显然将越来越向有利于赵而不利于秦的方向倾斜 , 秦军在老马岭“诡运置仓”(明万曆三十四年《空仓岭建城记》碑) , 又是这种倾斜日益严重的客观反映 。其实 , 战局形势不可能长此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 , 要幺按着廉颇的战略思想继续发展下去 , 相机反攻 , 击溃或消灭秦军;要幺中生变故 , 或赵廷自相掣肘 , 或来自秦廷对策 , 致形势向相反方向发展 。其结果是 , 后一种情况的两种现象都发生了 , 年少轻躁而军事知识至多是聊胜于无的赵孝成王 , 以廉颇以逸待劳、后发制敌的战略为“不敢战” , “赵王数以为让 , 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乾金于赵为反间 , ……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同时“秦闻马服子将 , 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 , 而王龁为尉裨将” , 更“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如此 , 廉颇的事业既不得善终 , 形势由以久经沙场、富谋多智、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主将的赵军 , 对以年轻气盛、轻虑浅谋、缺乏实战经验的王龁为主将的秦军 , 一变而为由以年轻气盛、轻虑浅谋、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将的赵军 , 对以久经沙场、富谋多智、老年持重的白起为主将的秦军 。从此 , 弱赵与强秦三年僵局、平衡终于被打破 , 战局向着利于秦而不利于赵的方向急转直下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9张)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 , 决定採取后退诱敌 , 分割围歼的战法 。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 , 在赵军进攻时 , 佯败后撤 , 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 , 另以精兵5000人 , 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 , 伺机割裂赵军 。8月 , 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 , 贸然採取进攻行动 。秦军假意败走 , 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 。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 , 秦早有準备 , 壁垒坚固不得入 。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 , 将赵军截为三段 。赵军首尾分离 , 粮道被断 。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 。赵军的战势危急 , 只得筑垒壁坚守 , 以待救兵 。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 , 亲临河内督战 , 徵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 , 赏赐民爵一级 , 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 , 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注:史籍记载 , 白起以二万五千人断绝赵军后路 , 五千骑分割赵军 , 而后以轻兵猛攻 , 迫使赵军陷入死地) 。到九月 , 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 , 饥饿不堪 , 甚至自相杀食 。赵括走投无路 , 白起擂鼓台(洛阳龙门)重新集结部队 , 分兵四队轮番突围 , 终不能出 , 赵括亲率精兵出战 , 被秦军射杀 。赵军大败 , 四十万赵兵投降 。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 , 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 。赵国士兵反覆无常 , 不全部杀掉 , 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 。”于是使诈 , 把赵降卒全部坑杀 , 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 。 , 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 , 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从此赵国元气大伤 , 一蹶不振 。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 , 委託他向魏王发兵救赵 , 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 , 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 。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 , 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 。信陵君为了救赵 , 只好用侯嬴计 , 窃得虎符 , 杀晋鄙 , 率兵救赵 , 在邯郸大败秦军 , 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 。将相失和游戏动漫中的白起(6张)长平之战后 , 白起本拟乘胜灭赵 。昭王四十八年十月 , 秦再次平定了上党 , 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 , 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 。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 。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 , 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 , 围攻邯郸 , 赵国一亡 , 秦就可以称帝 , 白起也将封为三公 , 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 , 南定鄢、郢、汉中 , 北擒赵括之军 , 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 。现在如果赵国灭亡 , 秦王称王 , 那白起必为三公 , 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 , 那也办不到 。秦曾经攻韩、围邢丘 , 困上党 , 上党百姓皆奔赵国 , 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 。今灭掉赵国 , 秦的疆土北到燕国 , 东到齐国 , 南到韩魏 , 但秦所得的百姓 , 却没多少 。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 , 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 , 急待休养为由 , 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 。昭王应允 。韩割垣雍 , 赵割六城以求和 , 正月皆休兵 。白起闻知此事 , 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秦败邯郸当年九月 , 秦又发兵 , 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 。正赶上白起有病 , 不能走动 。二年正月 , 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 , 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 , 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 。白起病癒 , 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 , 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 , 且诸侯若援救 , 发兵一日即到 。诸侯怨秦已久 , 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 , 但伤亡者过半 , 国内空虚 。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 , 若赵国从内应战 , 诸侯在外策应 , 必定能破秦军 。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 , 又派范雎去请 , 白起始终拒绝 , 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 , 八、九月围攻邯郸 , 久攻不下 。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 , 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 , 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 , 强令白起出兵 , 白起自称病重 , 经范雎请求 , 仍称病不起 。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 , 降为士兵 , 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 。由于白起生病 , 未能成行 。在鹹阳住了三个月 , 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 , 秦军节节退却 , 告急者接踵而至 。秦王派人遣送白起 , 令他不得留在鹹阳 。白起离开鹹阳 , 到杜邮 , 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 , 白起被贬迁出鹹阳 , 心中怏怏不服 , 有怨言 , 不如处死 。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 , 令白起自裁 。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 , 又说:“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 , 赵卒降者数十万人 , 我诈而尽坑之 , 是足以死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 。白起死时 , 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白起死非其罪 , 秦人很怜惜他 , 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后汉书》记载 , 白起死后 , 东方六国闻讯 , 诸侯皆酌酒相贺 , 庆幸白起之死 。)白起之死秦武安君白起墓(9张)长平之战 , 白起大破赵军 , 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 。战后 , 白起準备乘胜进军 , 一鼓作气攻破赵国 。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 。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 , 以秦兵暴师日久 , 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 , 允许韩、赵割地求和 。范雎本是一个心胸狭窄的说客 , 长平大胜使他心生嫉妒 , 怕灭赵之后 , 白起威重功高 , 使自己无法擅权便以巧言断送了白起宏伟的军事图谋 。白起因此与范雎有隙 。可是秦国罢兵后 , 赵国不但不愿意献城反而展开了连齐抗秦的活动 。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统兵攻赵 , 但遭到白起的拒绝 。白起认为秦国已经失去了有利的战机 , 不宜再次出兵 。暴怒的秦昭王却不懂得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 , 于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郸 , 结果秦军攻势受阻 , 将卒多有伤亡 。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统兵 , 但白起认为此次必难成功 , 遂託病不行 。范雎此时用私党郑安平代替白起 , 不出所料伤亡惨重且主将郑安平率两万军队降赵 。孤注一掷的秦昭王亲临白府对白起说:“你就是躺在担架上也要为寡人出战 。”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已看出残局无法收拾 , 坦诚劝秦昭王撤兵 , 等待新战机 。昭王不听 , 反认为白起有意刁难 , 加之范雎乘机进谗 。于是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号爵位 , 贬为士伍 , 并强令他迁出鹹阳 。由于病体不便 , 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 , 秦军战败讯息不断从邯郸传来 , 昭王更迁怒白起 , 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 。白起只得带病上路 , 行至杜邮(今陕西鹹阳东北处) , 秦昭王与范雎商议 , 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 , “其意怏怏不服 , 有余言” , 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引剑自杀 。时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另有一说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 。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 , 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 , 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 。赫赫战绩杀敌统计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 , 公元前二九三年)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 , 败魏师、韩师于伊阙 , 斩首二十四万级 , 虏公孙喜 , 拔五城 。秦王以白起为国尉 。赧王中二十六年(壬申 , 公元前二八九年)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 , 至轵 , 取城大小六十一 。赧王中三十五年(辛巳 , 公元前二八零年)秦白起败赵军 , 斩首二万 , 取代光狼城 。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 , 因蜀攻楚黔中 , 拔之 。楚献汉北及上庸地 。赧王中三十六年(壬午 , 公元前二七九年)白起(三国志12的历史武将)秦白起伐楚 , 取鄢、邓、西陵 。赧王中三十七年(癸未 , 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大良造白起伐楚 , 拔郢 , 烧夷陵 。楚襄王兵散 , 遂不复战 , 东北徙都于陈 。秦以郢为南郡 , 封白起为武安君 。赧王中三十八年(甲申 , 公元前二七七年)秦武安君定巫、黔中 , 初置黔中郡 。赧王中三十九年(乙酉 , 公元前二七六年)秦武安君伐魏 , 拔两城 。赧王下五十一年(丁酉 , 公元前二六四年)秦武安君伐韩 , 拔九城 , 斩首五万 。田单为赵相 。赧王下五十二年(戊戌 , 公元前二六三年)秦武安君伐韩 , 取南阳;攻太行道 , 绝之 。赧王下五十三年(己亥 , 公元前二六二年)楚人纳州于秦以平 。武安君伐韩 , 拔野王 。上党路绝 , 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 , 秦兵日进 , 韩不能应 , 不如以上党归赵 。赵受我 , 秦必攻之;赵被秦兵 , 必亲韩 。韩、赵为一 , 则可以当秦矣 。”赧王下五十五年(辛丑 , 公元前二六零年)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 , 拔之 。上党民走赵 。赵廉颇军于长平 , 以按据上党民 。王龁因伐赵 。赵军战数不胜 , 亡一裨将、四尉 。秦数败赵兵 , 廉颇坚壁不出 。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 , 怒 , 数让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 , 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 , 而王龁为裨将 , 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 , 悉更约束 , 易置军吏 , 出兵击秦师 。武安君佯败而走 , 张二奇兵以劫之 。赵括乘胜追造秦壁 , 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 , 又五千骑绝赵壁间 。赵军分而为二 , 粮道绝 。武安君出轻兵击之 , 赵战不利 , 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 , 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 遮绝赵救兵及粮食 。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 , 请粟于齐 , 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 , 扞蔽也 , 犹齿之有脣也 , 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 , 明日患及齐、楚矣 。救赵之务 , 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然 。且救赵 , 高义也;却秦师 , 显名也;义救亡国 , 威却强秦 。不务为此而爱粟 , 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 。九月 , 赵军食绝四十六日 , 皆内阴相杀食 。急来攻秦垒 , 欲出为四队 , 四 , 五复之 , 不能出 。赵括自出锐卒搏战 , 秦人射杀之 。赵师大败 , 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 , 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赵卒反覆 , 非尽杀之 , 恐为乱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 , 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 赵人大震 。赧王下五十六年(壬寅 , 公元前二五九年)十月 , 武安君分军为三 , 王龁攻赵武安、皮牢 , 拔之 。司马梗北定太原 , 尽有上党地 。韩、魏恐 , 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曰:“然 。”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 。武安君为三公 , 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 , 固不得已矣 。秦尝攻韩 , 围邢丘 , 困上党 , 上党之民皆反为赵 , 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今亡赵 , 北地入燕 , 东地入齐 , 南地入韩、魏 , 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 。不如因而割之 , 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 , 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 , 且休士卒 。”王听之 , 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 。正月 , 皆罢兵 。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 , 公元前二五八年)正月 , 王陵攻邯郸 , 少利 , 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 。武安君病癒 , 王欲使代之 。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 。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 , 秦虽胜于长平 , 士卒死者过半 , 国内空 , 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 , 赵应其内 , 诸侯攻其外 , 破秦军必矣 。”王自命不行 , 乃使应侯请之 。武安君终辞疾 , 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王龁久围邯郸不拔 , 诸侯来救 , 战数不利 。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 , 今何如矣?”王闻之 , 怒 , 强起武安君 。武安君称病笃 , 不肯起 。赧王下五十八年(甲辰 , 公元前二五七年)十月 , 免武安君为士伍 , 迁之阴密 。十二月 , 益发卒军汾城旁 。武安君病 , 未行 , 诸侯攻王龁 , 龁数却 , 使者日至 , 王乃使人遣武安君 , 不得留鹹阳中 。武安君出鹹阳西门十里 , 至杜邮 。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 , 意尚怏怏有余言 。”王乃使使者赐之剑 , 武安君遂自杀 。秦人怜之 , 乡邑皆祭祀焉 。综《资治通鉴》所述 , 武安君白起一生共斩首九十六万 , 拔城八十六座 。战果评价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 。大破楚军 , 攻入郢都 , 迫使楚国迁都 , 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 , 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 , 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大小70余战 , 没有败绩 , 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 , 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 , 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 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 , 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 , 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 , 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 , 共一百余万 , 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 。据梁啓超考证 , 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 , 白起据二分之一 , 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 , 被王龁取而代之 ,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 , 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 , 善于分析敌我形势 , 然后採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 , 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 , 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 , 使其脱离既设阵地 , 尔后分割包围战术 , 歼敌45万 , 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 , 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 , 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作战特点白起的作战特点有四个:一、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 , 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 , 而且善于野战进攻 , 战必求歼 , 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 。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 , 对敌人穷追猛打 , 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 , 显然前进一步 。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 , 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 , 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 , 并防其突围 。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 , 在当时前所未有 。四、精确进行战前料算 , 不论敌我双方军事 , 政治 , 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採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 , 无一不中 , 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 , 故而太史公司马迁称讚白起为“料敌合变 , 出奇无穷 , 声震天下” 。历史评价历代名人对白起的评价白起料敌合变 , 出奇无穷 , 声震天下 , 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司马迁南拔鄢郢 , 北摧长平 , 遂围邯郸 , 武安为率 。----司马迁是善用兵 , 又有天命 。(是攻用兵 , 又有天命也 。)----苏厉武安君南挫强楚 , 北威燕、赵 , 战胜攻取 , 破城堕邑 , 不知其数 , 臣之功不如也 。(武安君战国攻取 , 不知其数;攻城堕邑 , 不致其数 。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张唐楚地方数千里 , 持戟百万 , 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 , 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 , 再战南并蜀汉 。又越韩、魏而攻强赵 , 北阬马服 , 诛屠四十余万之众 , 尽之于长平之下 , 流血成川 , 沸声若雷 , 遂入围邯郸 , 使秦有帝业 。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 , 自是之后 , 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 , 白起之势也 。身所服者七十余城 , 功已成矣 , 而遂赐剑死于杜邮 。(楚地[方数千里] , 持戟百万 , 白起率数万之师 , 以与楚战 , 一战举鄢郢 , 再战烧夷陵 , 南并蜀、汉 , 又越韩、魏 , [而]攻强赵 , 北阬马服 , 诛屠四十余万之众 , 流血成川 , 沸声若雷 , 使秦业帝 。自是之后 , 赵、楚慑服 , 不敢攻秦者 , 白起之势也 。身所服者 , 七十余城 。功已成矣 , 赐死于杜邮 。)----蔡泽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 , 南定鄢、郢、汉中 , 北禽赵括之军 , 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武安君所以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 , 南亡鄢郢、汉中 , [北]禽马服之军 , 不亡一甲 , 虽周、[召]、吕望之功 , 亦不过此矣 。)----苏代夫攻城堕邑 , 请使武安子 。----寒泉子君尝以寡击众 , 取胜如神 , 况以强击弱 , 以众击寡乎?----嬴稷白起为秦将 , 南征鄢郢 , 北阬马服 , 攻城略地 , 不可胜计 , 而竟赐死 。(白起为秦将 , 南并鄢、郢 , 北坑马服 , 攻城略地 , 不可胜计 , 而卒赐死 。)----陈余昔白起为秦将 , 南拔郢都 , 北坑赵括 , 以纤介之过 , 赐死杜邮 , 秦民怜之 , 莫不陨涕 。----谷永昔白起为秦将 , 东破韩、魏 , 南拔郢都 , 应侯谮之 , 赐死杜邮;----湖三老公乘兴等再述白起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五年 , 因为白起的存在 , 六国不敢攻秦《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战国策》亦有相关记载)上有记载:(此段史籍原文为“楚地方数千里 , 又越韩、魏而攻彊赵 , 北阬马服 , 诛屠四十余万之众 , 尽之于长平之下 , 流血成川 , 沸声若雷 , 遂入围邯郸 , 使秦有帝业 。楚、赵天下之彊国而秦之仇敌也 , 自是之后 , 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 , 白起之势也 。身所服者七十余城” , 这段话可以说是对白起一生功绩的最好概述)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 , 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 。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範——战神——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领兵百战百胜 , 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 。攻六国城池大小约九十余座(昭王十三年 , 新城之战得新城、秦昭王十四年 , 伊阙之战拔五城;十五年攻魏 , 取六十一城;十六年攻占垣城;二十一年 , 攻赵 , 得光狼城;二十八年 , 攻楚 , 拔鄢、邓五城、二十九年 , 再攻楚 , 占郢 , 平定巫、黔中郡 , 两郡至少应有十城;三十四年 , 攻魏 , 拔华阳;四十三年 , 攻韩陉城 , 拔五城 , 四十五年 , 拔野王 。)堪称奇蹟的是 ,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 , 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 , (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 。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 。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 , 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白起指挥长平之战 , 全歼赵军 。杀赵军四十余万(又说共六十余万 , 坑杀降卒四十余万) , 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 , 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 , 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 , 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 。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 , 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是中国大规模地围歼战法先例 。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 , 当时的战争规模 , 在古代战争史上是很罕见的 , 在战国时代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 就是秦赵两国调集的兵力 , 从史书上来看加起来应该有100万左右 , 在当时那个年代 , 两千多年前 , 这是相当相当可怕的一个统计数字 , 100多万 。所以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 , 包括强秦也输不起 。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 , 决定是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当中 , 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 。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下 , 白起打的是歼灭战 , 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 他一直奉行这一条 , 是当时最有效率的一条原则 。因为我们千万不要忘了 , 在战国人口不多 , 恢复缓慢的时期 , 人力资源要比国土资源更加宝贵 。在当时那个年代 , 每年的都要爆发战争 , 所有的诸侯国的国君 , 大家都在争斗 , 如果说在一场战争当中 , 你俘虏了大量的士兵 , 好 , 战争到此结束 , 而你把他们放了 , 他回到他的国家以后 , 下一次战争他们仍然是战士 , 战争永远都会进行 , 战争会一场接着一场地打下去 。长平之战若不杀降 , 这四十五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 , 秦军等于白打 。白起为国家计——杀!长平之战 , 是中国军事史乃至外交史的一次壮举 , 只不过完成这次壮举的是为后世儒家文史所鄙视的奉行法家治国(依法治国)的秦国!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 , 却不理权谋 , 配不上“枭雄”二字 。至于英雄 , 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 。由于白起杀敌太多 , 也被这些“仁义道义”的文人排除在外 。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称作是杀人魔王 , 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 , 白起根本就不配称作是一个名将 。但是我们都知道 , 实际上白起在世界军事史上 , 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是真正为战争生的“战神”!战国名将中 , 魏国吴起、庞涓 , 齐国孙膑 , 燕国乐毅 , 无不是先拜师修习 , 成为兵家名士后 , 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 , 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 , 所谓“百家争鸣 , 择优而适” 。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着书立说 , 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 则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 , 是纯粹的“行伍出身” , 从小兵开始 , 在杀戮与拼杀中凭藉战功名留后世 。秦赵在战国中最血性好战 , 尤其是秦国 , 彻底执行商鞅建立的军功制度 , 以人头论功劳 。所以大将都是在战争中诞生 , 即便是世家子弟 , 没有功劳 , 仍是老兵一个 , 不可封爵 。在这种的环境下 , 才诞生了白起之类从基层将领一步一步凭战功走向辉煌的一代战神!白起着有兵书《阵书(一作“图”)》一卷和《神妙行军法》三卷 , 已失传 。(《宋史·卷二百七·志第一百六十·艺文六》)《史记》《史记 白起列传》白起者 , 郿人也 。善用兵 , 事秦昭王 。昭王十三年 , 而白起为左庶长 , 将而击韩之新城 。是岁 , 穰侯相秦 , 举任鄙以为汉中守 。攻韩﹑魏于伊阙 , 斩首二十四万 , 又虏其将公孙喜 , 拔五城 。起迁为国尉 。涉河取韩安邑以东 , 到乾河 。白起为大良造 。攻魏 , 拔之 , 取城小大六十一 。起与客卿错攻垣城 , 拔之 。后五年 , 白起攻赵 , 拔光狼城 。后七年 , 白起攻楚 , 拔鄢﹑邓五城 。攻楚 , 拔郢 , 烧夷陵 , 遂东至竟陵 。楚王亡去郢 , 东走徙陈 。秦以郢为南郡 。白起迁为武安君 。武安君因取楚 , 定巫﹑黔中郡 。昭王三十四年 , 白起攻魏 , 拔华阳 , 走芒卯 , 而虏三晋将 , 斩首十三万 。与赵将贾偃战 , 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昭王四十三年 , 白起攻韩陉城 , 拔五城 , 斩首五万 。四十四年 , 白起攻南阳太行道 , 绝之 。四十五年 , 伐韩之野王 。野王降秦 , 上党道绝 。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 , 韩必不可得为民 。秦兵日进 , 韩不能应 , 不如以上党归赵 。赵若受我 , 秦怒 , 必攻赵 。赵被兵 , 必亲韩 。韩赵为一 , 则可以当秦 。”因使人报赵 。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 。平阳君曰:“不如勿受 。受之 , 祸大于所得 。”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 , 受之便 。”赵受之 , 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 , 秦攻韩缑氏、蔺 , 拔之 。四十七年 , 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 , 取上党 。上党民走赵 。赵军长平 , 以按据上党民 。四月 , 龁因攻赵 。赵使廉颇将 。赵军士卒犯秦斥兵 , 秦斥兵斩赵裨将茄 。六月 , 陷赵军 , 取二鄣四尉 。七月 , 赵军筑垒壁而守之 。秦又攻其垒 , 取二尉 , 败其阵 , 夺西垒壁 。廉颇坚壁以待秦 , 秦数挑战 , 赵兵不出 。赵王数以为让 。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闲 , 曰:“秦之所恶 , 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 , 廉颇易与 , 且降矣 。”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 , 军数败 , 又反坚壁不敢战 , 而又闻秦反闲之言 , 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秦闻马服子将 , 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 。而王龁为尉裨将 , 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赵括至 , 则出兵击秦军 。秦军详败而走 , 张二奇兵以劫之 。赵军逐胜 , 追造秦壁 。壁坚拒不得入 , 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 , 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 , 赵军分而为二 , 粮道绝 。而秦出轻兵击之 。赵战不利 , 因筑壁坚守 , 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 , 王自之河内 , 赐民爵各一级 , 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 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 , 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 , 皆内阴相杀食 。来攻秦垒 , 欲出 。为四队 , 四五复之 , 不能出 。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 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 , 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 , 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赵卒反覆 。非尽杀之 , 恐为乱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 , 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 , 秦复定上党郡 。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 , 拔之;司马梗定太原 。韩、赵恐 , 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 曰:“然 。”又曰:“围邯郸乎?”曰:“然 。”“赵亡则秦王王矣 , 武安君为三公 。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 , 南定鄢、郢、汉中 , 北禽赵括之军 , 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今赵亡 , 秦王王 , 则武安君必为三公 , 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 , 固不得已矣 。秦尝攻韩 , 围邢丘 , 困上党 , 上党之民皆反为赵 , 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今亡赵 , 北地入燕 , 东地入齐 , 南地入韩、魏 , 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 。故不如因而割之 , 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武安君闻之 , 由是与应侯有隙 。其九月 , 秦复发兵 , 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 。是时武安君病 , 不任行 。四十九年正月 , 陵攻邯郸 , 少利 , 秦益发兵佐陵 。陵兵亡五校 。武安君病癒 , 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 。且诸侯救日至 , 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 。今秦虽破长平军 , 而秦卒死者过半 , 国内空 。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 , 赵应其内 , 诸侯攻其外 , 破秦军必矣 。不可 。”秦王自命 , 不行;乃使应侯请之 , 武安君终辞不肯行 , 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 , 八九月围邯郸 , 不能拔 。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 , 秦军多失亡 。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 , 今如何矣!”秦王闻之 , 怒 , 强起武安君 , 武安君遂称病笃 。应侯请之 , 不起 。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 , 迁之阴密 。武安君病 , 未能行 。居三月 , 诸侯攻秦军急 , 秦军数却 , 使者日至 。秦王乃使人遣白起 , 不得留鹹阳中 。武安君既行 , 出鹹阳西门十里 , 至杜邮 。秦昭王与应侯髃臣议曰:“白起之迁 , 其意怏怏不服 , 有余言 。”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 , 自裁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 , 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 , 曰:“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 , 赵卒降者数十万人 , 我诈而尽坑之 , 是足以死 。”遂自杀 。武安君之死也 , 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死而非其罪 , 秦人怜之 , 乡邑皆祭祀焉 。相关小资料【卿瞳子白黑分明 , 有白起之风 , 严尤三将叙曰:“白起 , 平原君劝赵孝成王受冯亭 , 王曰:‘受之 , 秦兵必至 , 武安君必将 , 谁能当之者乎?’对曰:‘渑池之会 , 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 , 瞳子白黑分明 , 视瞻不转 。小头而面锐者 , 敢断决也;瞳子白黑分明者 , 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 , 执志强也 。可与持久 , 难与争锋 。廉颇为人 , 勇鸷而爱士 , 知难而忍耻 , 与之野战则不如 , 持守足以当之 。’王从其计 。】(《世说新语笺疏·言语第二》) 。白起源自何脉一般有三种论述 , 一是楚国公族白公胜之后(白居易作《白氏族谱》);二是虞国公族百里奚之后(《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 , 另外《史记 三家注》记载百里奚为楚人);三是秦武公之子公子白之后(《中国姓氏地图》) 。白起祠其罪 , 秦人怜之 , 乡邑皆祭祀焉 。《异迹略》中 , 记载陕西宝鸡一的我带 , 只要疫病一起 , 就会立“克长平四十万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武安副将司马靳”旗号祭祀 , 希望白起与其副手司马靳能保佑当地居民免于瘟疫 。位于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白起祠内的白起画像 , 系文革后白家老人回忆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