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名将 白起


战国名将 白起

文章插图
白起(战国名将)秦将白起一般指本词条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係很好 。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 。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
【战国名将 白起】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
基本介绍本名:白起
别称:公孙起
所处时代:战国末期(秦国)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公元前257年
主要作品:《阵图》、《神妙行军法》等
主要成就:赵楚慑服,不敢攻秦,使秦业帝
封爵:武安君
地位: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人物生平崭露头角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 。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
战国名将 白起

文章插图
白起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 。白起上任后採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受封武安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后,楚国国势走向衰微 。伊阙之战,秦军大胜,秦国意图展开南面攻势,继续削弱楚国 。秦昭襄王写信给楚顷襄王,要率领诸侯与楚“争一旦之命” 。楚顷襄王只得同秦讲和,并娶秦女为妇 。以后的秦昭襄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楚顷襄王都与秦昭襄王政治会盟,表示服从于秦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2年),楚国出现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顷襄王听说后觉得稀奇,就召来询问 。此人却是一位主张合纵的纵横家,他用楚国过去的光荣历史和今天的耻辱激励楚王 。楚顷襄王也有向秦报仇之志,于是派使臣前往各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秦国听闻后决定予以楚国更大的打击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1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
战国名将 白起

文章插图
眉县白起故里碑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80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今河南淮阳),楚顷襄王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 。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 。楚顷襄王迁都到陈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10余万人,向西虽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 。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名震天下 。上党之争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魏将芒卯败逃 。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3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 。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冯亭不愿降秦,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 。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国愤怒必攻赵国 。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 。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 。”于是派人报告赵国 。赵国国君赵孝成王与平阳君赵豹此计议 。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 。”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 。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二人劝赵孝成王接受冯亭的上党郡,他们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 。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赵孝成王又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回答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 。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为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点燃了导火索 。长平之战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 。史载,赵国大将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 。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线 。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 。混战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