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故里


魏徵故里

文章插图
魏徵故里【魏徵故里】魏徵故里,有争议,有巨鹿县、晋州市、馆陶 、剑阁(出生地)等之说,各地政府都以魏徵故里做了不少的宣传 。其子和孙子墓誌记载祖籍为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 。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着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
基本介绍中文名:魏徵故里
说法:晋州、馆陶等说
实际位置:晋县
相关记载:《贞观政要》
碑文记载:《唐故豫州刺史魏(叔瑜)君碑》
故里纷争巨鹿说历史大都记载魏徵是巨鹿人,但馆陶和晋县却在个别记载魏徵是“巨鹿下曲阳人” 。(巨鹿郡下曲阳)下曲阳即是属于巨鹿郡,遍观从隋朝、唐朝到今天,历代政府所设巨鹿郡/巨鹿县的辖境都在邢台市範围 。而且唐时的馆陶和晋县不属于巨鹿郡/巨鹿县管辖 。
魏徵故里

文章插图
魏徵故里晋州常识性的问题是,魏徵故里和祖籍应该是祖辈族人生活和出生的地方 。而不是看以后哪个地方名字改成了巨鹿,魏徵就是哪里人 。但是在魏徵出生以前 南?(亦)县(现在巨鹿县)根本就不属于巨鹿郡 。直到大业初(604年魏徵24岁)才改叫巨鹿县,也不属于巨鹿郡 。历史记载: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文帝杨坚,复置南? 。大业初(604年),炀帝杨广复南?为巨鹿(治今县北夏旧城处),隶属襄国郡(邢州) 。巨鹿下曲阳人可以说成是巨鹿人,这个是没问题的,但是反过来就不行 。就像现在吉林长春人,你可以说是吉林人,但不是吉林市人 。从行政区地域上分析巨鹿郡和巨鹿县不是一个级别的行政区不能混为一谈虽然名字相同都是“巨鹿”但是只有15年有从属关係(742-757年) 。并且现在的巨鹿县从来都没有成为过巨鹿郡治,更不能代表巨鹿郡 。尤其在魏徵生前二百年到死后一百年将近350年间(389年-742年 见下文表格)现在巨鹿县根本就不属于巨鹿郡 。而且在757年后巨鹿郡名称彻底成为历史,所以说“历代政府所设巨鹿郡/巨鹿县的辖境都在邢台市範围”,根本就没有历史根据 。同时也说明对“巨鹿人”的理解巨鹿郡人和巨鹿县人是矛盾的,只要是巨鹿郡人 就不是巨鹿县人 。偏偏文献记载的巨鹿人,都是指向巨鹿郡 。(为了保证準确 见下文 唐朝时期文献,元明清记载分歧都说自己的地方是魏徵故里无意义 。而且时间跨度大信息失真也随之加大 。)所以说认为巨鹿人是中巨鹿就是巨鹿县就是对巨鹿(郡)人的一种误读 。用“巨鹿”二字来说确定巨鹿县就是魏徵故里的说法,无历史根据,也不符合常识 。晋州说
魏徵故里

文章插图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地图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省临平、安乡二县入下曲阳县 。北朝北魏时期下曲阳县改名曲阳县,属巨鹿郡;巨鹿郡治由瘿陶(今宁晋县西南)移到曲阳县(今晋州市鼓城村) 。时巨鹿郡辖曲阳、高城(今藁城市西南)、枭(今辛集市东南)3县 。北齐时省曲阳县入高城县(今藁城市),属巨鹿郡,郡治原曲阳县 。隋朝时期,晋州先称昔阳县,后改称鼓城县 。唐代初期,五代时,沿袭不变 。
魏徵故里

文章插图
魏徵画像元朝时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置晋州 。有人说:"从隋朝起一直到元朝以致到明清到今天,晋州都与巨鹿二字无关,可见晋州考证魏徵是晋州人是站不住脚的 。" 但是祖籍是祖辈和出生的地方,和以后的行政区划分没有关係 。所有的唐朝的记载都明确指明魏徵是巨鹿郡人,但是在魏徵出生以前南?县(巨鹿县)根本就不属于巨鹿郡 。带一张图 。虽然魏徵籍贯唐朝的资料很多记载为“巨鹿人”,但是和《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北史·魏长贤传》、《魏华墓誌》、《魏公先庙碑》的“巨鹿郡曲阳人”并不冲突,根据唐朝的习惯都是说祖上(南北朝时期)的郡名,所以唐朝资料中的“巨鹿人”是“巨鹿郡人”,记载“巨鹿人”只是没有精确到县一级,这在出土墓誌中多有体现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是魏徵儿子碑记不可能有误,并且由魏徵孙子亲自书写 。根据故里祖籍的定义,都是祖上长期居住的地方,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和《魏书地行志》魏徵出生以前现晋州市是巨鹿郡曲阳县,现巨鹿县是南赵郡南栾县 。魏徵故里(魏家庄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晋州市,据晋县县誌记载,此处为魏徵故里,今遗址尚存 。巨鹿下曲阳在今藁城市东、晋州市西的方位,即春秋时的鼓国都城,现晋州市晋州镇古城村一带,也就是许多文献、辞书上所注明的今河北晋县(晋州)西,是正确的,而且作为权威性的《畿辅通志》,早就明确指出魏州所属无“曲城”,曲城就是“巨鹿郡下曲阳”的简称,在正定府所辖的晋县西,北周北齐的巨鹿郡下曲阳,即原本的晋县,也就是如今的晋州市 。历史记载:唐代欧阳询(557年一641年)书《唐京兆开元寺钟铭》碑刻铭文中记载:秘书监检校侍中鉅鹿郡魏徵撰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魏徵第二子魏叔瑜)的碑文所言:“曰魏氏,巨鹿曲阳人也 。” 儿子的墓碑难道会有错 。《北史·魏长贤传》(659年)“魏长贤(魏徵父亲),收(魏收)之族叔也 。《元和郡县图志》(820年)后魏、北齐贵族诸魏,皆此邑(汉下曲阳,属鉅鹿郡,当时鼓城县,现在晋州市)人也,所云“鉅鹿曲阳人”者是矣 。这里的记载是魏徵自撰的《唐京兆开元寺钟铭》,和《唐故豫州刺史魏(叔瑜)君碑》《北史》和《元和郡县图志》的记录,都是唐朝的记录原因是可靠,《唐京兆开元寺钟铭》是魏徵亲撰写 。尤其是《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中“曰魏氏,巨鹿曲阳人也 。”是具有排他性的证据 。而且在《元和郡县图志》(820年)已经对“鉅鹿曲阳人”已经定论,这个比《旧唐书》还早120年 。而且对“鉅鹿曲阳”就是现在的晋州,古今所有的历史学者和史学资料都是一致的,找不到有异议的文献 。其中“后魏、北齐贵族诸魏”说的就是魏长贤,魏收,魏徵等巨鹿(郡)魏氏一族(根据《北史·魏长贤传》《魏书》记载) 。之所以对《顺德府志》、《巨鹿县志》、《晋州县誌》,和各种传说不做讨论是因为这些文献都不是第三方文献,甚至《旧唐书(945年)》、《新唐书(1060年)》都没有讨论,是因为这些资料距离魏徵的年代比较久远,尤其是《新唐书》资料準确度令人堪忧 。甚至是复旦大学古籍所的林忠博士在《张保望世系考》中直接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错误,实际上是非常多了,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简直是后来中国族谱的“典範”“师祖爷””,可信度可见一斑 。附上县晋州和巨鹿县历史行政区划沿革 供参考(根据《元和郡县图志》《巨鹿县誌》 晋州市藁城市词条整理):年代巨鹿县晋州市藁城魏徵西汉南亦县(南?县)巨鹿郡下曲阳226年三国魏黄初七年鉅鹿国南亦县巨鹿郡下曲阳232年太和六年鉅鹿郡南亦县巨鹿郡下曲阳晋朝(265年-420年)入巨鹿郡任县巨鹿郡下曲阳后赵(319年-351年)巨鹿郡南亦县巨鹿郡下曲阳北魏(386年—557年)初巨鹿郡南亦县巨鹿郡曲阳县(郡治)389年389年赵郡巨鹿县 (第一次巨鹿县)445年太平真君六年入柏人县497年南赵郡南亦县北齐(550年—577年)入南赵郡任县入巨鹿郡高城县(郡治原曲阳县)580年魏徵出生586年隋开皇六年赵州南亦县596年隋开皇十六年邢州南亦县定州昔阳县598年定州鼓城县604年隋大业(605-618)初邢州巨鹿县(第二次巨鹿县)608年隋大业三年襄国郡巨鹿县唐代,武德四年赵州巨鹿县617年-618年复置巨鹿郡627年贞观元年邢州巨鹿县643年魏徵去世742年天宝元年巨鹿郡巨鹿县757年至德二年邢州巨鹿县 广元说(剑阁出生地之说)同许多名人一样,魏徵故里也有争论 。有大量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证明魏徵出生于剑阁(今广元市剑阁县) 。剑阁武连镇现存一块清代石碑,碑高约一丈,宽四尺,正中刻有:“唐魏文贞公故里”(魏徵谥号文贞)七个大字 。在武连镇十五公里处的天字山下,也有一唐朝时代的建筑——“魏公祠” 。<<保宁府志》卷二十七记载;“文贞书院在剑阁武连驿 。元泰定年间迁县治于梓潼,监察御史忽鲁大都与亚中大夫李义甫以魏徵生此,因改旧学建书院,今废 。”这说明在元朝时,武连镇为纪念魏徵丞相出生于此曾办起一座文贞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