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尔岱

密尔岱密尔岱是古代开採时间最早、开採规模最大的玉矿山,以屡产数千斤、上万斤重的巨型玉石而闻名于世 。密尔岱位于叶城县棋盘乡 。
【密尔岱】汉《西域图考》称:“莎车国今之叶尔羌,有铁山出青玉 。”魏源《圣武记》中载:“叶尔羌玉山,曰密尔岱山,距城四百余里,崇削万仞 。山三成,上下皆石,惟中成玉,极望莹然,人迹所不至 。采者乘牦牛乃及其巘,凿而坠之,重或千万斤 。色黝质青,声清越,中宫悬,先后贡重华宫 。”
地理位置密尔岱在叶城县西南,直距约110千米的棋盘河上游之崑仑深处,属叶城县棋盘乡十三大队管辖,现汽车可达十三大队,另需骑马六小时才能到达玉矿山下 。该矿残留矿坑甚多,主要大坑有三个,最大长70米,宽20米,深10~30米 。历史资料清代中期,主要是乾隆年间,国力强盛,乾隆皇帝又喜好玉器,中国采玉规模和琢玉工艺均达到了历史最鼎盛时期 。密尔岱玉矿作为开採规模最大的山料玉矿,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起,兴盛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开採最旺时,采玉人数达三千多人 。据《叶城县誌》记载:“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五月,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徵发3200多名民工开赴密尔岱山,开採玉石 。”中国最着名的玉雕巨作的玉料均采于密尔岱山 。由于密尔岱山的玉料矿体质匀连贯,坚韧耐采,又是直接在矿体上开採,故形体巨大,多有成千上万斤的“玉王”面世 。驰名中外,世界最大的宫廷玉雕作品《大禹治水图》玉山、《秋山行旅图》玉山、《会昌九老图》玉山和《云龙纹玉瓮》等稀世玉雕国宝,均由产于密尔岱山的巨型青玉雕琢而成 。“大禹治水图”玉料高224厘米,宽96厘米,从开採到运至京城需要数年功夫,所费人力、物力更是数以千计 。曾有奏本“运此玉劳民伤财,沿途地方怨声载道”,嘉庆四年(1799),下诏:“公寓辇至喀喇沙尔,以其劳人,罢之 。”《莎车县誌》亦记载:“清仁宗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都尔嘉将由叶尔羌采解的大块玉石运送艰难之处寄至和珅,被和珅匿不陈奏;嘉庆四年(1799)正月,嘉庆皇帝得知由叶尔羌运送大块玉石艰难情节,谕令将所解玉石即行抛弃……”运玉官员接旨后,即将三块巨玉就地抛弃 。后来,维吾尔人就把这里称为放三块玉的地方,维吾尔语即乌什塔拉 。这个当时的荒山野岭,就因放巨玉而得名 。道光二十四年(1844),被发配新疆的林则徐路过此地时,曾见过这三块大玉依然完好无损地卧在那里 。到上世纪初,湖南督军府谢彬受北洋政府财政部委派考察新疆,再过乌什塔拉时,玉料仅存一块 。在其所着《新疆游记》中记有当时所见:“乌什塔拉北田有玉一块,体积视南方方棹略小……今残存系大者,而次者小者早已被人零裁尽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