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话剧剧本的内容辑选很有个人特点 中国十大经典话剧剧本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文章|亨克的孤独
编辑|亨克的孤独
抗战话剧剧本的内容辑选与形态设计抗战话剧剧本的出版离不开编辑运作,抗战话剧剧本编辑是一个对内容优化和对形态修饰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抗战话剧剧本内容和抗战话剧剧本形态进行再加工的一个过程,这影响着剧本最终呈现到读者的眼前是何种内容及何种面貌 。抗战初期,剧本作为演剧的根据和基础一时间得到了大量关注和出版,这一时期受战争形势的影响许多抗战话剧剧本的内容和形态在编辑上发生了都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又有何影响?这是即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
抗战话剧剧本的内容辑选在抗战读物选集中,剧本选集是较多的,而且相较于战前和战争后期,剧本选集的数量在1937年至1939年是最多的(见图3-1) 。这首先是由于抗战初期剧运的繁荣发展对剧本形成大量需求,其次是当时的剧作人有意识地以剧选的方式系统地保存优秀的抗战话剧剧本作品,因为剧集比刊载本更容易保存,比单行本内容上更加集中 。
一、抗战话剧剧本内容辑选的特点
剧本辑选中编选者是重要的角色,一本剧集里面收录哪些剧目很大程度上和编选人有重要关系 。据统计抗战话剧剧本选集中,编选者的署名中主要有三种角色,剧作者、剧团剧社以及官方机构,但剧作者占大部分,剧团剧社次之,官方机构是很少的(见图3-2) 。
首先,剧作者参与辑选是最为普遍的 。全面抗战爆发后,戏剧界人士率先发起了戏剧抗战的相关活动,如中国剧作者协会及时快速地创作了《保卫卢沟桥》这一抗战话剧剧本,包括流转全国各地的救亡演剧队许多都是由戏剧界自发组织而成,由此可见戏剧界人士对抗战宣传工作的极大热情,在这一影响下剧本辑选中剧作者占大多数便合情合理 。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这一群体的戏剧知识程度较专业,二是在抗战救亡的浪潮中他们自身基于当时的救亡演剧情况对于这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忱和较多的精力,如尤兢在编选《大众剧选》时表示,这一剧选是“供给内地救亡演剧的同志们” 。
除了上述动因外,部分剧作者希望通过剧本选集的编辑来鼓励更多的戏剧人才参与到抗战话剧剧本的创作中,因为剧本辑选过程必定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哪个一个作品入选,哪一个作品不能入选这背后是辑选人对作品质量的评判,一整本选集诞生后,也即表达了编者对所辑录剧本的认可 。许多选编者都是当时极负盛名的剧作家,如尤兢、阿英、马彦祥、葛一虹、刘念渠、欧阳予倩、章泯、冼群、田汉、李冰炉、胡春冰、宋之的等,这些著名的剧作家参与编选的剧本选集在质量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也能从侧面激发作品入选者的创作热情,以此扩大抗战戏剧的创作群体 。
其次,剧团剧社参与的辑选也不少 。这些组织团体在当时参与到剧本的编选中较为普遍,一是因为剧团剧社在演出过程中对剧本本身就有较大的需求,故而自身选编剧本是有效解决剧本荒的手段;二是因为剧团剧社在多次的演剧实践中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抗战需要哪些剧本,哪些剧本是有效的;三是剧团剧社内部就有可堪重任的戏剧人才和出版力量,故而在选编剧本时更能得心应手,如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狼火文艺社、新演剧社、时代剧社、火星剧社等不仅具有相当部分的剧作名家,而且本身具有出版性质 。
官方机构直接署名的有编《抗战独幕剧选》的广西绥靖主任公署政治部和编《抗战话剧剧本选集(第一辑)》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这类官方机构较少并不是他们的参与程度不高,只是其直接署名的不多,细究其中,许多编选机构背后都有官方的无形的参与,例如抗敌后援会的背后不能说离不开官方的支持;还有部分剧作家与官方机构的亲密联系,如郭沫若与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