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文章插图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 。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範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範本之一 。
基本介绍中文名:《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作者:颜真卿
字型:楷书
分类:中国书法
时间: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年)
字数:901字
作品简介总体介绍《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 。该碑立于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 。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 。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 。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 。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 。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基本完善,不但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而且在笔画上也从光亮规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了 。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今人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称:所使拓本为横刻帖本,传宋时有原墨迹木刻本 。碑刻原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 。今已无原碑拓传世 。传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种,因原石均佚,故难寻佳本 。据载,宋刻帖本就有张之洞、何子贞、端方、罗振玉藏本和戴熙、赵子谦跋本等数种,可见此刻帖传世情况的複杂 。今人马子云《碑帖鉴定》称:闻何绍基(子贞)藏宋拓本,后为颜韵伯藏,现不知为何人所藏 。又称原石为雷火所破,元建昌知府梁伯达重建 。然元刻本今也罕见 。以后又有唐晏云本,忠义堂何氏本、黄氏本,惟唐氏刻本最善,何氏本最劣 。《校碑 随笔》云:上海原石石印本,即罗振玉所藏,有张廷济跋,现也不知存于何处 。大字本,拓本 。字径约5厘米,现存两种善本:其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书法端严整肃(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二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藏上海博物馆),点画清晰,极少漫漶 。中字本,拓本 。字径近2厘米 。首见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历来金石家着录,均言大、小字本,未及于中字本 。元明时期未见重视,清代有多种翻刻中字本行世,已无足观 。小字本,拓本 。字径1厘米左右 。凡46行,901字 。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宋刻帖不见收入小字本 。明刻《停云馆帖》始收入,世传以南城刻本为贵 。最早拓本为上海郭若愚藏本,石完整,字清晰,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文章插图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发展后来的《颜家庙碑》浑厚过之,但宽博、端庄、刚毅、沉雄有所不及 。地位《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範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範本之一 。作者简介作者颜真卿(709-785)唐书法家、大臣 。字清臣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颜师古五世重孙 。开元进士 。博学工辞,事亲至孝 。擢制科,迁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 。后出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禄山叛乱,他与兄果卿起兵讨伐,联结附近十七郡,被推为盟主,拜户部侍郎,加河北招讨使,会兵二十万,使叛军不敢急攻潼关 。后见肃宗,授吏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坐谗遭贬 。代宗时,再任尚书右丞,封鲁郡开国公,称颜鲁公 。德宗即位,他为卢杞所恶,改太子太师 。李希烈反叛,派他前往劝谕 。李希烈对他威胁诱逼,他坚贞.不屈,被缢死 。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笔法 。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交,人称“颜体” 。传世碑刻以《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为着 。行书有《争坐住贴》 。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书法特徵据载,颜真卿的书法受姻亲殷氏影响较大,又吸取褚遂良和张旭的笔法,也与怀素讨论过用笔的诀窍 。中年以后,他终于突破“初唐四家”瘦硬书风的窠臼,集众家之长,出绳墨之外,创造出一种筋肉丰满、骨骼雄健的新书体,后人称之为“颜体” 。其书点画厚重饱满,结体宽博端正,章法茂密丰实,体现出豪迈雄强、庄重挺拔的艺术风格 。后人评价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颜真卿书尊为“神品”,并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释文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并书麻姑者,葛稚川《神仙传》云:王远,字方平,欲东之括苍山,过吴蔡经家,教其尸解,如蛇蝉也 。经去十余年忽还,语家言:“七月七日王君当来” 。过到期日,方平乘羽车,驾五龙,各异色,旌旗导从,威仪赫弈,如大将也 。既至,坐须臾,引见经父兄 。因遣人与麻姑相闻,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 。言:王方平敬报,久不行民间,今来在此,想麻姑能暂来 。有顷信还,但闻其语,不见所使人 。曰:“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余年 。尊卑有序,修敬无阶 。思念久,烦信,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被记,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便还,还即亲观,愿不即去 。”如此两时间,麻姑来,来时不先闻人马声 。既至,从官当半于方平也 。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 。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顶中作髻,余髪垂之至要 。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无有也 。得见方平,方平为起立 。坐定,各进行厨 。金盘玉杯,无限美膳,多是诸华,而香气达于内外,擗麟脯行之 。麻姑自言:“接侍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间蓬莱水,乃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陆陵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经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之,已知,曰:“噫,且止勿前 。”即求少许米,便以掷之,堕地即成丹沙;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了不喜复作此曹狡狯变化也 。”麻姑手似鸟爪,蔡经心中念言:背蛘时,得此爪以杷背,乃佳也 。方平已知经心中念言,即使人牵经鞭之,曰:“麻姑者神人,汝何忽谓其爪可以杷背耶?”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 。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大曆三年,真卿刺抚州,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 。坛东南有池,中有红莲,近忽变碧,今又白矣;池北下坛,傍有杉松,松皆偃盖,时闻步虚钟磬之音;东南有瀑布,淙下三百余尺;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西北有麻源,谢灵运诗题: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恐其处也;源口有神,祈雨辄应 。开元中,道士邓紫阳于此习道,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 。廿七年,忽见虎驾龙车,二人执节于庭中,顾谓其友竹务猷曰:“此迎我也,可为吾奏,愿欲归葬本山 。”仍请立庙于坛侧,玄宗从之 。天宝五载,投龙于瀑布,石池中有黄龙见,玄宗感焉,乃命增修仙宇真仪,侍从云鹤之类于戏 。自麻姑发迹于兹,岭南真遗坛于龟源,花姑表异于井山,今女道士黎琼仙,年八十而容色益少,曾妙行梦琼仙,而飡花绝粒 。紫阳侄男曰:德诚,继修香火;弟子谭仙岩,法箓尊严 。而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皆清虚服道 。非夫地气殊异,江山炳灵,则曷由纂懿流光,若斯之盛者矣 。真卿幸承余烈,敢刻金石而志之,时则六年夏四月也 。结体特徵要临写好《麻姑仙坛记》,除了对其笔画特徵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外,还必须掌握其基本的结体特徵 。这里将简单介绍它的结体特徵 。1.结构下压,静中寓动 。《麻姑仙坛记》中的每个字,其结构极尽变化,但其中有许多字是重心下移,妙在平中见奇,给人以一种端庄、憨厚的感觉,越看越让人觉得可爱 。而且有些字的笔画处理非常到位,静中寓动,妙趣横生 。如下图中的“半”、“华”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