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痕


屋漏痕

文章插图
屋漏痕【屋漏痕】书法术语 。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 。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 。”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 。”
基本介绍中文名:屋漏痕
类型:书法术语
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
出处:《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基本内容
屋漏痕

文章插图
锥划沙 屋漏痕对书画艺术效果的比喻 。屋漏,雨水顺墙下流,不一会儿一泻而下,必将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 。书法的竖画,就应当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 。这个比喻是颜真卿琢磨出来的 。有一次,他向草书大家怀素请教笔法 。怀素用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和壁坼之路(墙壁裂开的痕迹)作比喻 。颜真卿说:“如何是屋漏痕?”怀素很高兴握着他的手说:“得之矣 。”基本解释草书的一种笔法 。谓行笔须藏锋 。
屋漏痕

文章插图
陈天然书法中的“屋漏痕”词语分解屋漏1.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 。"后即用以泛指屋之深暗处 。2.破屋漏水 。3.指天窗 。4.指屋漏痕 。
屋漏痕

文章插图
王军河 山水作品 屋漏痕痕痕 hén 创伤痊癒后留下的疤,亦泛指斑迹:痕印 。痕迹 。痕瘕(疤痕 。喻曾犯有罪案的人) 。伤痕 。泪痕。裂痕 。出处屋漏痕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与锥画沙、折钗股如印印泥,如同禅宗的公案一样,是学书者参证了悟的用笔方法 。以这种用笔方法得到的线条,才是古人认为最纯粹、最纯净、最美感、最品味的线条 。笔法论述小议“屋漏痕”在笔法方面,颜体书法最突出的贡献是中锋用笔,一改魏晋以来用侧锋书写的路子,在起笔、转折和收笔处均藏锋于内 。用笔如“锥画沙”,如“屋漏痕”,骨力雄强而坚韧,筋肉丰满而天然 。所谓:“屋漏痕”,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顾名思义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北方农村常可见到这种景象 。(现几乎已绝迹,很不容易见到,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可能想像不到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农村的土墙房屋,房顶为麦秸稻草所苫盖,每当雨雪天气,雨水顺着稻草流下,流到墙上形成大小不一,自然各异的痕迹,即为“屋漏痕” 。
屋漏痕

文章插图
屋漏痕由于雨水对土墙的侵蚀作用,这种痕迹显得朴茂自然,沉雄有力,不矫揉造作 。把这种自然现象加以提炼升华,运用到书法的用笔当中,实际是颜书的一大贡献 。写出的字也就显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沉着而凝练 。其实这和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大进,怀素见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而悟草书笔法等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脉相承的,都生动说明了书法家是根据从客观外界得来的对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美的感受进行书法艺术创造的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究竟是颜真卿根据自然的屋漏之痕而悟这种朴茂的笔法呢,还是后人观颜书笔法朴茂如屋漏痕而加以附会呢?这种附会的形容在古代书论中常可见到,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山坠石,竖如万岁枯藤……讨论这种谁由谁出的问题似乎没有太多意义,关键在于说明艺术源于客观事物,同时,为更好的理解抽象的艺术可用客观事物来形容古人早就有了运笔境界的憧憬和说法,诸如“折钗股”、“锥划沙”、“屋漏痕” 。这都是说用笔精到,笔墨效果精确有力 。许多书法家甚至认为,浑然天成的“屋漏痕”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据传,唐大曆年间,颜真卿与怀素在洛阳讨论笔法,陆羽作了如是记录:素曰:“吾观厦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怀素,在和颜公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这四个比喻,而颜公却不以为然,问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茅塞顿开,握手惊呼之“得之矣!”“屋漏痕”,形象地比喻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 。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滴沿泥墙缓缓淌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 。“屋漏痕”这一书法理论,是颜真卿个人对书法线条美的理解,也是他个人书法创作实践的集中反映 。用“屋漏痕”的原理创作出的书法,线条透示着圆润的美、浑厚的美、凝重的美、沉着的美、博大的美 。手头有论颜真卿书法艺术的两本专着,一本是俞建华陆耔叙的《颜真卿书法艺术入门》,一本是白鹤的《颜真卿书法艺术入门》 。前书从颜真卿的生平到他的书艺的渊源和特色到对后世的影响,作了详尽的介绍,还对颜氏的几个着名的碑帖作了赏析 。后书从楷行的异同,用笔的基本原理,以及笔法、笔势结体与书势、墨法、章法,作了全面的描述,对颜体的继承和发展的十数位大师作了点评 。